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下载App
下载App
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噪音

2星期前
2星期前
4星期前
2月前
(新加坡3日讯)夫妇因不满楼下邻居在组屋单位内抽烟,向对方家里泼水和乱扔物品反击,被下令赔偿1万7000新元。 《8视界新闻网》报道,抽烟的女屋主潘秀玉以擅闯和滋扰罪,向居住在她楼上的一对夫妇黄国辉和蔡金珠提告,寻求6万新元的赔偿。(人名皆译音) 这对夫妇反诉指女屋主在家中抽烟,导致烟味飘进他们的屋里,还安装了监控器。 根据法庭今天发布的判决书,潘秀玉获判1万7000新元的赔偿金。法官驳回了邻居夫妇的反诉,并下令禁止两人再向潘秀玉家中乱扔物品或液体。 住在15楼的女屋主说,这对夫妇因不满她抽烟时,烟味飘进他们的单位,开始把液体、食物和瓜子扔到她的冷气台架上,还在她门口扔食物、挂床单和塑料片,挡住她的住家。 这对夫妇为自己辩护时说,这些行为可能是楼上其他单位的居民所做的。他们也称,他们在阳台种植植物和养鸟,在清理阳台和窗户时泼撒东西是难免的。 他们也称,在住家外挂上床单和塑料片,是要挡住女屋主安装来收集证据的监控器,因为监控器让他们感到不适。 女屋主提交的照片和视频显示,有人从住家楼上的单位扔液体、鸡蛋、熟饭和其他食物。 另外一支视频则显示,有人从16楼的单位拿着一个拖把朝女屋主的单位摇晃。 女屋主说,这个拖把夹着瓜子种子、糖和其他不明物体,摇晃时撒到她的阳台和冷气台架上。 妇女辩称,当时是在自己的阳台清理瓜子种子。 法官认为,两名答辩人中只有妇女有罪,所有证据中大部分都只涉及妇女的行为,下令禁止妇女向女屋主住家任何一处乱扔物品或液体。 法官也批准了名义上的500新元损害赔偿,和8000新元的严重损失赔偿,指妇女的行为霸道、具侮辱性和令人窒息。 女屋主也称邻居搬动家具,制造噪音,但两名答辩人辩称蔡金珠年纪大,没有力气搬动家具,而且如果常常这样做会弄坏地板。 两人也说,这些噪音是其他邻居装修所制造的,但法官发现,视频拍摄的时候没有其他单位在装修。
2月前
(新加坡23日讯)女网红申诉,搬到盛港新家两个月,一直被楼下邻居斥责自己制造噪音,门口还被人泼泥,她忍无可忍,已数次报警。 《新明日报》报道,一名女网红在Instagram账号上申诉,她于今年5月搬进位于盛港一带的组屋单位,岂料与楼下的一对年迈的邻居不断起冲突。 根据她上传的图片和视频,女网红的房子装修时,门口就曾被人泼泥。 记者走访事发组屋,联络上女网红黄小姐,她受访时透露,对方经常制造噪音,结果还反指是自己先发出噪音。 “我当初刚搬来时,买了蛋糕给附近的邻居,送蛋糕给楼下的夫妻时,对方还很友善。岂料,后来有人在我门口扔泥土,楼下夫妻不时会大声骂人,还一直敲天花板,制造很大的噪音,然后反指我吵闹。对此,我忍无可忍,已经报警了好几次。 老妇:对方先制造噪音    忍无可忍才敲打天花板 针对指责,楼下居民林玉珠(82岁,退休人士)辩解称,是黄小姐先发出噪音。 “昨晚楼上一直有脚步声以及物品掉落的声音,影响了我们休息,我们忍无可忍才用晾衣的竹竿敲打天花板,希望对方安静。” 林玉珠也说,由于楼上邻居的噪音,自己才患上高血压。 “我每天要吃高血压的药,还要服用安眠药才能睡觉。” 另外,林玉珠也否认曾经向邻居大门扔过泥。“我没有做过这种事,不要随便污蔑我。” 前屋主:老妇曾挥菜刀敲打门 黄小姐也透露,前屋主曾联系上她,并告诉她老妇曾经拎着菜刀上门。 根据黄小姐出示的视频,老妇曾与前任屋主起争执,甚至拿着一把菜刀在单位外,似乎也是因为噪音问题。画面显示,老妇情绪激动时,还曾挥刀敲打大门。 视频画面也显示,民防部队在楼下布置了气垫,当时出动了许多民防人员。 针对菜刀一事,林玉珠则解释说,她当时只是想吓吓当时的屋主。 “我没有要杀她,只是要吓唬她,后来警察来,我怕把我带走,就威胁说要跳楼。” 对于这起菜刀事件,警方受询时证实接获报案。 楼下坐月邻居:凌晨4时传敲击声 黄小姐透露,今天早上老夫妇再次上门,指责她凌晨时分发出噪音。 “她一直说是我发出的声音,不过凌晨的时候,我们一家人都在睡觉,怎么可能吵闹?” 黄小姐称,她希望对方的孩子或有关当局可以帮助老夫妻。 住在老夫妇楼下的居民受访时也透露,今天楼上从凌晨4时就传出敲击声。“我女儿刚生了孩子,在坐月子,凌晨4时左右就有断断续续的敲击声,有点影响我们的休息。” 事主报警也联络议员 除了报警之外,黄小姐也联络了盛港集选区议员林志蔚。 林志蔚回复黄小姐的电邮时称,此事很复杂,并已与老夫妇及他们的儿子联系,但对方拒绝接受精神评估。  
2月前
3月前
4月前
4月前
(古来23日讯)古来一个花园住宅区内一排12间半独立式民宅居民申诉,因与施工中的房屋建筑工程太靠近,备受噪音及灰尘所扰,要求当局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住宅与建筑工地相隔一条道路(约20尺),居民声称当工程施工时就会发出噪音,且工程区的尘埃亦飘入他们的家居,造成一些家庭成员出现哮喘及皮肤红痒的症状。 武吉峇都州议员张善深日前在新闻发布会表示,受灰尘及噪音影响的居民向他寻求协助,他先后向多个单位转达居民的投诉及了解情况,得知该区居民委员会、发展商及承包商3方面曾于去年12月就此事进行洽商。 他表示,向他投诉的居民提出3项要求,即要求发展商及承包商加高工程区与住宅间的安全围墙,以阻挡尘埃飘入居家。 他说:“居民也要求承包商在星期日及公共假期不要开工,以及工作时间从上午8时至晚上7时,以免影响居民的作息。” 他表示,当他与发展商及承包商联系时,他们指经与居委会达致共识,唯这项共识被指与原本的诉求有出入,无法让居民接受。 居民李先生(60岁,自顾人士)表示,当风吹向他们的家居时,含有化学物的尘埃亦随著风势飘入他们的家居。根据他上网搜索所得,有专家指吸入这些灰尘将伤及肺部,影响人体的健康。 华裔穆斯林陈女士(47岁)指出,在受灰尘的影响下,她及丈夫的皮肤出现红痒,每当他们回到家就将门户关上,不让尘埃飘入。 林女士(62岁)指出,居民在面对上述问题时,曾各自向承包商投诉,坑著向居委会投诉,要求他们协助处理,但一直没有成效。 斯可仁(59岁)表示,近几个月来,29岁的女儿不时出现哮喘,其中上个月发作3次,这个月发作2次,相信是受空气中尘埃的影响。 该区居民协会发言人江小绫受询时指出,该会是于去年12月,与发展商及承包商针对居民的投诉进行交流,并达成协议。 她坦言,在协调的过程中,承包商无法100%满足居民的所有要求。 她指出,目前承包商已经在受影响居民前面的安全围墙,加高一层网,以降低尘埃飘入住家的幅度。 她指出,承包商指即使在星期日及公共假期有开工,也会尽量安排工人在后巷工作,同时不使用重型机械,而只有连续几天下大雨无法开工的情况下,他们才会赶工到晚上8时以后,但这种情况并不多。
4月前
(新加坡11日讯)独自在家照顾卧病在床的妻子,男子报警称楼上邻居几个月以来一直发出噪音,导致妻子无法好好休息。被指发出噪音的邻居受访时则否认指控,并称是其他单位发出的噪音。 居住在直落布兰雅弯一带一间组屋单位的郑坤华(46岁,待业)告诉《联合早报》,他与妻子阮美琴(40岁)在2020年搬入该单位。 由于妻子在2018年诊断出脑细胞坏死,生活不能自理,他一直守在妻子身边照顾她。 原本一切相安无事,但今年2月,郑坤华称无论是白天还是夜里都会听到楼上传来的噪音,包括有人拉椅子、大力关门,以及用重物敲打墙壁的刺耳声音。 他指,这些噪音严重妨碍妻子休息,而妻子也对突如其来的噪音感到害怕,“她可能因为吓到,把吃完的东西一点一点吐出来,或者尝试挪动身体,显得紧张和不舒服。” 郑坤华坦言:“原本照顾她已经是一件非常有压力的事情,现在还要面对这些噪音的问题,令我不胜其烦。” 上楼质问被否认只好报警 今年3月他到楼上单位质问对方,但却遭到对方否认。他事后报警,警方也到场协调。 住在楼上的黄姓居民(59岁,园丁)告诉记者,他们两兄弟和90岁的母亲住在这里超过40年,母亲3年前患上失智症,因此他理解楼下邻居照顾病人的难处,但噪音与他们无关。不愿具名的黄先生称:“噪音相信是楼上其他邻居造成的,我们其实也是受害者之一。” 据了解,有关当局已介入这起纠纷,并在协助双方调解。  
5月前
清晨的马鲁里捷运站,永远都像刚刚散场的演唱会,人潮汹涌水泄不通,每隔5分钟一趟的列车班次,载走一群人后,月台腾出来的空间马上又被填满。 早上8点前出现在车站的乘客,都是惺忪的上班族,大部分人戴上蓝牙耳机试图隔开烦躁的现实,或是闭目养神暂时不去想待会儿要面对的老板与客户。铁路通勤族对列车到站有种类似穴居动物预知地震那样的能力,车站还没广播提醒,就率先绷紧神经提好包包,下一班车门打开让乘客下站后,月台的人要在关门的嘟嘟嘟警示声变得急促前踏入车厢里。 早高峰的车厢会变得比平时狭小逼仄,每个挤上还找到落脚空间的乘客,都会心存侥幸与同情地望着月台外等下一班车的同路人。车厢里的人绝对不能乱动,稍微抬手整理头发或是转身看站名,都会干扰到其他人,犹如多米诺骨牌那样引发系列的连锁效应,来自其他乘客的白眼和啧声会影响你一整天的好心情。若要挤地铁,就要维持好姿势不惊扰任何人,是城市人最基本的礼貌。 某一次,车厢边通勤族都维持好姿势等着车门关上之际,一个男子在急促的关门警示声中硬挤了上来,车里的人重心晃了一下,马上又在列车移动之前调整好姿势站稳。男子踩着死线硬挤上车厢,车门边的乘客已经心生怨念,只是男子还不识相地把手往口袋里掏手机,要知道沙丁鱼罐头里,陌生人之间前胸贴后背,每一寸空间都是奢侈,他却掏出手机直接就在拥挤的密室里打电话高声聊天。 声音之大,震耳欲聋,听不懂的语言,令人烦躁至极。 没人开口提醒,也没人出手制止,但我知道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都在隐忍。大家都明白,萍水相逢的人们,就算看不过眼,却在开口的前一秒,潜意识里会觉得,你将来不会跟此人有任何交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家尽可能做一个互不干涉的陌路人。 想安静的人无处可躲 我也不是没遇过出言干预的情况,那是一个工作天的深夜,一个男子用手机看短影片,那些篇幅有限的内容,每一则都是近似声嘶力竭的外放噪音,坐在他旁边闭目养神的白领出言要求对方放低音量,殊不知男子不但不听劝,还在车厢发难,回呛白领不想听就不要听,继续我行我素刷手机外放噪音。白领打了败仗,只能愤然起身离开到其他车厢,大家都知道,纵使她逃到其他车厢,也会遇到另一个恣意外放手机声音的人。 可是再想想,在安静的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或制造噪音,这是作为文明人的基本要求,这些人在很多人在的地方肆无忌惮发出巨大声响干扰其他人,想安静的人根本无处可躲。就我多年在车厢里饱受噪音摧残的经验,虽说公共场合旁若无人手机声音外放,固然体现了此人不顾社会规则的无礼,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是这些人不存在“私人空间”的概念,“公”与“私”之间的界限模糊。 日本地铁车厢人挤人却异常安静,充分展现内敛不麻烦别人的民族特性;至于在中国,多个城市的地铁都明文规定,乘客不能在车厢里外放电子设备的任何声音,也不能大声喧哗或聊电话。这些安静有序的车厢,靠着乘客自觉和严明法治在维系,只是马来西亚暂时还做不到日本人的自律,也没法照搬中国那样的执法魄力。 对付车厢噪音,或许应该转个念,毕竟活着就会消耗能量,活着就会发出声音。要知道焦躁的城市中出现杂音非常正常,就像城市中栖息的动物会也顺应社会秩序改变习性,都市的鸟类不只要适应钢筋水泥森林调整飞行高度,还要贴合城市分贝提高音量来和同类交流。我会尝试着像这些都市禽类一样,去适应那些集体改变不了的习性。
5月前
6月前
如果叔本华生活在现代,他还能产生影响当代思想与艺术的伟大哲学吗?在他一篇〈有关噪音〉的论文里,曾痛批噪音对一位思想家的戕害,相较于其他感官,听觉总是向外敞开,无法完全闭合,即使戴上了耳塞,噪音仍会隐约地传来,尤其一些高分贝的噪音的确使人分心、烦躁,没想到在21世纪的今天,一位专门研究声学工程的教授,崔弗·考克斯就写了这本名为  《声音的奇妙旅程》。 在浴室有唱歌冲动? 众所周知,声音的强度取决于所处的空间环境、风向和气候。作者为此举出几项实验来显示声音有它趣味之处,譬如何以在浴室里会有想唱歌的冲动?因为密封的空间会把声音扩张并反弹回来,产生的声波绵延不断,经过一、两秒后才消失,从而制造了嘹亮的音效。 在楼梯口处拍手有鸟叫声? 还有玛雅金字塔里的梯级会发出鸟叫的回声,作者还特地指出所有的阶梯都会发出回声。基于好奇,我还真的照作者指示,在家的楼梯口处拍手,反复测试当中的反射音,是否真如作者所形容的发出类似鸟叫声?遗憾的是,也许梯级不够长,我没听到所谓的鸟鸣声(在书中第147页就阐明除了地点要安静,不要其他反射表面,只要20个阶梯即可产生类似鸟鸣的反射音)。 然而,我们平常接触较多的不是这种被美化了的声音,而是干扰人心的噪音。作者也坦言,若过度暴露在尖锐的噪音下,人不只感到疲倦和暴躁,人体还会产生压力荷尔蒙,可能使血压升高,进而引发患心脏病的风险,只是他没有教我们怎样避开那些恼人的噪音,却反问:“寂静无声才是最好的吗?” 无回音室让人压迫不安 扪心自问,生活在喧嚣城市中,我们真能安于完全静默无声的时刻吗?在作者任教的大学有一间无回音室,据书中的描述,该无回音室内被重重的隔音墙壁包围,完全没有一丝丝风、动物或人的声音,有的参观者会感到压迫和不安,有的却认为这里只是隔绝了外面的声音,但个人身体内的声音是无法抑制的,例如心脏的跳动声,血液在体内的循环声。 由此,作者也间接地抛出了一个实相:与其说我们需要安静无声的地方,不如说我们期待一个可以让自己安于平静、自在的境地吧。科技时代,人为的噪音无所不在,唯自然之声能与之抗衡,换言之,鸟儿的啁啾声、涓涓的溪流、树叶婆娑的飒飒响,皆令人感到放松、宁静。而这也是造物主赐予我们听觉的意义,发掘声音的神奇和动人之处。另外,书中收录世界各地的声学异象,都在告诉你,善用聆听的感官,它可以带领我们走进一个缤纷和充满想像的世界。
6月前
7月前
7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