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下载App
下载App
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哥打丁宜

6州州选相信大家也听到不少候选人一直在强调绿潮、马来海啸等,企图影响选民,尤其害怕种族主义和以宗教治国的政党执政。 哥打丁宜有一条哥打河,是柔佛河的分支,可以说整个哥打丁宜市区都位于河流沿岸地区。 哥打丁宜的马来文是“Kota Tinggi”,翻译成华文为“高城”。 然而,哥打丁宜一点也不高,沿着河流沿岸,可以看到哥打丁宜整个市区和河流的水平线差不多一样高,一涨潮或几天豪雨,整个市区就会变成水上城市,而且一淹就是一个多星期,商业活动可以说完全停顿。 有些灾民更被困在屋里几天,需要出动警方和民防等救援,外地的非政府组织也会发动赈灾活动,送食物、送日用品等。 哥打丁宜商家和市民对水灾已司空见惯,水位一旦高涨,大水就淹没市区道路,甚至淹进店里和屋子,蒙受的损失更是难以估计。 每年的10月开始,雨季来临,哥打丁宜市民就会担心雨会下几天?河水涨潮了吗?沟渠的水位上升到哪里了?连续一两个月,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中,甚至有一年的农历新年,市民在水乡泽国渡过农历新年。 相比起所谓的绿潮,哥打丁宜市民倒不担心这个问题,其一,哥打丁宜的巫裔人口高达80%,这里的华裔、印裔一直以来都和巫裔和睦相处,市区咖啡店里,三大民族聚在华裔营业的咖啡店享用美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其二,哥打丁宜市区没有任何的酒吧、夜店等,所以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哥打丁宜年轻居民要娱乐、购物,就会驱车前往20公里外的新山,哥打丁宜市区的购物商场多数以巫裔、当地街坊和家庭主妇等为主。 所以,哥打丁宜市民对所谓的绿潮,更担心涨潮所带来的影响。 不管哪个政府执政,哥打丁宜市民要的是政府如何可以把涨潮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虽然这个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但是前朝到现任政府都是无法解决这个最棘手的问题。 虽然,政府前几年政挖深河床,但是这个只是缓兵之计,长久的解决方案、政府能有怎样的援助、每年有什么应对措施、大水退去后的重建工作、如何以最快的方法恢复商业活动,这才是市民最关心的问题。 更多报道,请留意星洲日报、星洲网。
1月前
2月前
2月前
(哥打丁宜1日讯)哥打丁宜发生严重车祸,一辆载有3人的货卡车失控打转撞毁,导致1死2伤,车内91岁华裔妇女当场丧命,另2名车内人士受伤。 柔佛州消拯局总部于今早发出文告时指出,死者证实为锺雅薇(译音),其遗体已由消防员移交予警方做后继处理;另两名分别34岁及32岁的男伤者身受轻伤,在事发后交由医护人员进行后继处理。 文告指出,哥打丁宜消拯局是于昨晚11时35分接获有关投报,而派员前往事发地点即岱曼绕道(Jalan Bypass Daiman)施救。 文告指出,当消防员抵达现场时,车祸涉及的皮卡车,在事发地点路旁呈反方向情况,车头向著迎面车辆,车内3人当中,有一人被夹困。 文告指出,消防员使用特殊工具将被夹困者救出后,并且在确认现场安全后于今日凌晨12时43分收队。 另一方面,哥打丁宜警区主任胡申于今午针对上述车祸事故发出文告时指出,事发时,2名伤者是坐在前方司机及副驾驶位置,32岁男伤者是司机,而死者则是坐在后座。 他指出,出事的货车相信是在经过事发地点时,出现失控继而打转至车头往返方向后撞到路灯柱及路牌。 他表示,车上的91岁妇女是因伤重而当场毙命座位上,另两名伤者目前还在哥打丁宜医院就医。 他指出,警方目前已援引1987年陆路交通法令第41(1)(危险驾驶导致他人死亡)条文调查此案,被定罪者可被判监禁不少过2年、不超过10年以及罚款不少过5000令吉、不超过2万令吉。
2月前
2月前
3月前
4月前
那一天,数位新山的退休校长与我游览了哥打丁宜3所位于乡区绿野,各有特色的学校。 第一所学校是位于距离哥打丁宜约35公里处的南亚渔港。南亚渔港与台湾名曲“鹿港小镇”的氛围相似,有浓郁的渔港小镇风情。 南亚华小,是位于一个“3所各源流学校共处一个校园”的综合园区(Kompleks Sekolah Telok Sengat)。 南亚华小现任校长是杨佩佩,她在三大源流学校共用校园的特殊环境中,与其他2位不同源流学校的校长存异求同,进行了系列的美化校园的工作,缔造了鸟语花香、各族学生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优雅校园环境。 第二所学校是处于边佳兰区一隅的巴西高谷新村。根据通俗的说法,边佳兰区有9个湾,从头湾的渡轮码头和移民局起,沿着海岸线直到俗称九湾的迪沙鲁。 高谷新村不属于任何一个湾,因此属于“方外之地”。由于人口外流,村内的学生不多,却有两栋3层楼的校舍。 除了“课室多”,高谷还有2多,即美丽的壁画多和果菜花树多,尤以它的有机菜园,更是乡区学校的一大特色。 现任校长章绣绒是园艺爱好者,她在校工的协助下,把前任校长延续下来的学校菜园经营地“生机勃勃”,成了高谷学校,乃至哥打丁宜县乡区学校的一大特色。 第三所学校是位于边佳兰六湾新镇峇佑达迈花园(Tmn Bayu Damai)的大新华小。 大新华小原本处于边佳兰大湾,随着该地区被征用作为石油化学工业综合计划的用途,政府在新开辟的徙置区建立了一个新镇,建设了房屋,以容纳被迁移的居民,也建设了新华小和国小。 位于徙置区的大新华小是一所全新的小学,除了有几座数层楼高的校舍,也有一座雨盖多用途礼堂,一个运动草场和一个广阔的广场,硬体设备齐全。 校长陈维明也策划了在校舍墙壁,绘画蕴含中华文化风格的壁画,使得访客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 游览了3所乡区的学校,感觉到学生能够在远离尘嚣的环境,与青葱的绿野相伴,有鸟语花香陪读,也是一种幸福。 投稿须知: ■来稿可电邮([email protected])至本报新山办事处; ■来稿可用笔名发表,但必须附上真实中英文姓名、身份证号码、通讯地址与电话,以及银行帐号(汇稿费用); ■投稿内容不可涉及包括宗教、种族等敏感课题; ■字数限800字; ■编辑对来稿内容,有修整的权力; ■本须知若有未尽善处,本报有权随时增删之。
4月前
5月前
5月前
6月前
7月前
7月前
(新山8日讯)异常的降雨量引发柔佛州严重水患,经历数日的灾难,洪水消退、天气放晴,重灾区之一的哥打丁宜市区恢复生活秩序,撑过疫情、熬过水灾,商家逆境中求存,守住祖业、守住家园。 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昨日走访哥打丁宜市中心,大部份商店完成灾后清理工作,已重新营业,街道渐渐有了人气,而后巷仍可见垃圾堆满景观。 哥打丁宜(Kota Tinggi),按马来文字面解释是一座“高城”,可是哥打丁宜市区却是逢雨季必遭水灾,一旦下起倾盆大雨,商家总是提心吊胆,心里无奈也无助。 商家受访时表示,这里不少业者是第二代承继家业,即使市中心水灾是摆脱不了的梦魇,大家依旧积极克服困境,应对水灾带来的种种不便和损失。 哥打丁宜曾于2006年12月25日及2007年1月17日,发生了两次百年大水灾,今年2月28日开始发生的水灾,是自2006年以来最严重的水灾。 “经历百年水灾、遭遇疫情冲击,严峻考验和困境都熬过来了,大家只能努力前行,因为家就在这里,没有放弃的理由。” 不过,商家坦言,哥打丁宜靠近新山,年轻人都到新山和新加坡觅职工作、购置产业安居,人口越来越往外迁移,使到此市镇逐渐老化。 “若没有营造更多商机与发展,哥打丁宜能留住的,只有老一辈居民的心了。” 在哥打丁宜市区经营茶餐厅的岑敏龙(60岁)多年前从新加坡回流,接手父母亲的饮食生意,对于水患和疫情带来的双重打击,他说一切尽力而为。 岑敏龙表示,商家过去一两天都忙碌清理工作,其店里的人客算是渐渐恢复元气,5名员工中,有一对母女员工因家园积水未消退,目前尚住在疏散中心。 “人手暂时不足,凡事需亲力亲为。水患问题,我们习惯了,预先做好防备,食物材料先放置楼上,店里的桌椅是特制材质,价钱贵了点,但浸泡水中不会损坏,洗刷乾净仍可使用。” “清扫店里的污泥,我们也有经验,便是要利用未完全消退的积水来扫除淤泥,如果要用清水,洗几天也没办法清除掉。” 岑敏龙说,他唯一没想到的是,3月还会发生水灾。 “3月通常是乾旱季节,有谁想到一天的雨量如此暴涨,我86岁的母亲也说没遇过3月水灾,显然的,气候变迁剧烈确实正在发生。” 疫情打击营业,又迎来一波波水灾,岑敏龙指出,打击虽大,但店和生意都是自家的,还是得打起精神坚持下去。 “哥打丁宜属农业为主,年轻人不一样,外出打拼是很自然的事,加上要应对自然灾害冲击,很多年轻一代不想逗留于此,这里算是老人村了。” 50岁的钟表业者林振心这20年来都在哥打丁宜市区租店经营生意,其家则位于大哥打花园,对哥打丁宜这座老城镇,他有份难割舍的情感。 “生意能够维持,赚份温饱就够了。” 林振心说,他习惯哥打丁宜的生活步伐,并认为一旦严重水患来袭,他会预早收拾妥当店里的货品,降低损失。 叶文宗(59岁)继承父亲经营的零食、饮料和日用品业务,至今已有40年。 他说,现在每个月都会担心下雨可能导致水灾,店里竖起石灰砖块叠起货品,希望尽所能抢救货品。 “水灾令人担心,却是无可奈何的事。” 叶文宗认为治水工程应解决哥打河上游的问题,从而阻拦上游洪水往下流造成哥打丁宜市区淹水。 “疫情和通膨影响市场消费力低落,水灾进一步减少购买力,各单位没有采取防范措施和解决根源问题,水患就会重来。” 洋货店业者谢强泰(71岁)说,水灾带动雨鞋销售量高,但民众日常消费不比以往热络。 “不少人在遭遇几天水劫后,损失惨重,相信要等一段时间,才能全面恢复过来。” 另一方面,哥打丁宜市中心的小贩中心很多摊位未开始营业,用餐的食客零落,至于没有遭受水患影响的熟食中心,人客反倒热闹。 在小贩中心售卖糕点的杨婉英(49岁)透露,一些民众到来,看见要光顾的摊位没开业便离开,水灾后的气氛可谓冷清。
7月前
(哥打丁宜6日讯)位在柔佛河畔,一度遭水淹深达5尺的哥打丁宜培华小学,昨日好不容易等到积水全数退去,今早却再遇到大涨潮。幸潮水只涨至校门口一带,学生及义工纷纷出动,到校帮忙清洗校园。 培华小学是哥打县这次水患唯一受灾的华小,也是昨日傍晚哥打市区最后一个退完积水的地区。虽然今早仍有涨水,该校学生、哥打丁宜县教育局署理局长沙里 丶官员阿查里、校长李志伟、边佳兰四湾志愿消防队、新山的志工团等,皆到该校协助清洗水灾所留下来的残局。 李志伟告诉星洲日报《社区报》,这次水患一度水淹达4至5尺,幸好该校的课室大部份都在二楼,只有一两间在楼下,其他则是放置物品的馆室,如体育室等。 他说,该校校园的积水,是于昨日开始退去,并于傍晚时分全数退完,而他们昨午便趁积水逐渐退去,开始清洗两间位置比较高的课室、冷气小礼堂等。初步估算,被淹坏的物品,包括两三台电脑、一些木桌椅等。 他表示,该区今早已出大阳,希望一切顺利,便可清理完所有东西。 “由于很多志工都去了昔加末,我们在清理工作上面对人手的问题,加上学校放假,有些老师无法赶及时赶回学校。庆幸的是,董事部已成功联络上四湾志愿消防队及新山的志工团协助。” 他坦言,由于学校就在河边,处于哥打市最下游的位置,每一年12月的雨季都会面对水患,因而该校在年底便会将贵重的物品搬往高处作好防范。 他说:“我们没有预料到这次没有大涨潮,却偏偏遇到超级大雨,因而没有做好防范。” 另一方面,四湾志愿消防队亦于今日,动员前往该校协助清洗地面。
7月前
(哥打丁宜5日讯)经过数天高水位威胁及担忧,哥打丁宜市区积水开始消退,道路重新开放通车,商家及民众纷纷回到店里展开清理工作,预计需耗时多天洗刷才能重新投入营业。 哥打丁宜警区主任胡申在受询时告诉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随着积水渐渐消退,截至今午12时,哥打丁宜市区所有路段已全面通车,开放让所有交通工具通行。 他表示,过去数日由于市区道路积水高涨,当局基于安全理由封锁了市区街道,不允许车辆包括重型罗里通行。 在市区道路解封后,商家纷纷回到自己的商店,展开清理工作,市区邻近的花园住宅区民众也开始清理住家,收拾灾后残局。 经营咖啡店的岑敏龙(60岁)表示,市区商家面对突如其来的水患,导致多天未能营业并面对水灾造成的损失,但如今大水退去却未见任何政党及团体前来给予协助,减轻商家的经济负担。 他坦言,该区在2年来才遭遇水灾重创,如今又再面对水灾困扰,令商家苦不堪言。 “我本身有为咖啡店投保,透过保险索偿相信有助减轻一些负担,但对于没有投保的商家而言,一再面对水灾损失是一大冲击。” “目前只有一些宗教团体志工前来慰问及协助清理工作,希望有关当局能正视商家及民众的困境。” 也是哥打丁宜培华华小副董事长的他表示,目前学校礼堂及课室的积水仍未消退,相信在积水退去后需要大量人员协助清理工作。 经营家庭用品及保健品生意的詹慧娟(40岁)在受访时表示,有了2年前大水灾的经验,今次她提前先把店里大部分物品迁移到高处,才顺利减低损失程度。 她表示,虽然积水已退,但担心接下来若再下雨会导致水灾卷土重来,而且也需要花费数天清理,才能开业做生意。 在市区经营药材店的黄德权(50岁)表示,尽管积水退去,如今还需要观察即将来临的涨潮情况,才算完全脱离“水困”。 他表示,发生水灾时除了忙碌搬移物品,最担心就是断电问题,因为除了冰箱物品损坏,通讯系统也会受到影响。 经营牙科店的谢雍杰(54岁)表示,今次积水来得及十分快,许多商家及民众根本措手不及,来不及搬移店里的物品。 他表示,店里的物品及器具因为来不及搬移到高处,浸泡在水中损坏,损失十分惨重。
7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