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下载App
下载App
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借钱

2星期前
(新加坡9日讯)阿叔申诉,自己为按摩女花了超过2万新元,疫情期间还汇款近1万5000新元给对方,岂料对方回狮城工作不久后就与他断绝往来,还说“人都是会变的”。 吴先生(60岁,退休人士)告诉《新明日报》,他于2019年光顾牛车水一家按摩店,并结识了一名来自中国的42岁按摩女。 “当时对方业绩不好,我很同情她,就经常去支持她。我一星期至少会光顾两三次,一个月下来,就已经花了上千新元帮她冲业绩。” 称送钻戒买家具 一年为她花2万新元 他说,两人于2020年开始交往,期间也发生过关系,他甚至还送过对方钻石戒指、项链,还为对方搬家买家具等,前后花了近2万新元。 疫情暴发后,按摩女于2021年回乡,两人仍保持联系,还常视频通话。 吴先生说,当时对方失业,向自己要钱,还称回到新加坡找工作后会偿还。 “我分别在2021年5月、8月、11月以及2022年1月和4月到汇款公司,汇了近1万5000新元给她。我是相信她,才会把钱借她。” 吴先生透露,按摩女回乡18个月,直到2022年9月才回到新加坡。 “当时,我去机场接她,还为她订了酒店当做临时住宿。她的新工作地点是在宏茂桥一带的按摩院,她向我诉苦说工作到很迟很累,我还每周一次买补汤给她送过去。” 岂料,按摩女在去年12月,竟要与吴先生一刀两断。 “之前在一起花的2万新元,都是我心甘情愿的。之后汇款的1万5000新元,则是我借她的钱,我问她什么时候可以还钱,她却说‘人都是会变的’,不会还钱。” 指她“不懂感恩” 吴先生说,之前按摩女有需要时,他都会满足对方,如今断了感情,联络方式都被对方拉黑。 “我跟她说不做朋友没关系,但钱还是要还的。” 他也指按摩女“做人不懂感恩”,甚至叫自己去报警。为此,吴先生称已向警方报案。 警方受询时证实接获报案。 称与妻已分居多年 吴先生透露,去年12月断了联系后,他长达10个月都睡不好,担心会患上抑郁症。 “我从来都没有对人这么好过,钱就算了,拿回来我还可以捐出去,这件事让我心里非常不舒服。” 吴先生也透露,自己已婚,但与妻子关系不好,已经分居多年。据了解,吴先生的妻子对此并不知情,而按摩女自己也有家庭,也在疫情期间离婚。 否认欠钱 按摩女也报警 按摩女否认欠钱,指两人只是走得近。她声称被阿叔骚扰,也已报警处理。 记者辗转找到按摩女,她受访时说,当初两人走得比较近,对方也算是在追求她,不过两人去年12月时已经说清楚,也已拉黑了联络方式。 “我从来没有收过这笔1万5000新元的钱,要怎么还,若是他有证据,可以拿出来当面说清楚。他最近突然来要钱,还骚扰我,除了跟我老板说我欠钱,还在我工作地点的脸书专页留言,说我欠钱,后来我同事说他,他才删除留言。” 按摩女表示,她也已经向警方报案,一切交给警方处理。
4星期前
4星期前
曾经听过这样一则笑话:如果一个朋友向你借钱,你将面临两个选择——是借还是不借?如果不借,那么你就等于失去了这个朋友;或者你想选择借?那么恭喜你,你将损失一笔钱,同时失去这个朋友。 乍听之下似乎有些荒谬,但现实正是如此。一笔钱被借出时,友情的天秤就在那一刻瞬间倾斜。或许当下你还没意识到,但很快你会发现,你与对方的话题自会逐渐中断,最后只剩下“什么时候能还钱?”这个话题。 从那一刻起,你们之间的联系减少了:欠钱的人不敢主动联系对方,担心无论聊了什么,最后难免会被对方问债;然而奇怪的是,债主也很难主动联系对方,因为除了讨债似乎也难再找到可以交流的话题。甚至有时候,债主比对方更尴尬,担心催得太紧,反而让对方喘不过气来。 于是双方开始对此避而不谈,维持一种若即若离的暧昧,彼此间的债务仿佛成了一个不可言说的秘密。如此往复,双方同时陷入了无尽的沉默,曾经的亲密友谊在借贷的纠葛中逐渐变得苍白无力。他们不愿提及债务,却无可避免地被这借贷关系所影响。 时间流逝,欠债的人也逐渐对这种恐惧习以为常,债主则对这种沉默感到麻木。最终双方进入一个无穷的循环,再也找不到解脱的出口。这时候,放手也许是一种选择——与其强迫自己与对方保持联系、不断受伤,还不如放下曾经的友谊、接受现实的残酷…… 道歉的话谁都会说 “我不是那种会把话憋在心里的人,但有些话我真的忍了很久。”终于有一天,累积的情绪如火山般爆发,灼热的岩浆似乎要毁灭一切。然而如果可以选择,谁又愿意如此呢? “我真的很抱歉,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我的情况,但是我错了。”第一封信息这样写着。过了一段时间,第二封信息传来了:“我想了很久,我真的对不起你。” 看着信息我感慨万千,可道歉的话谁都会说,不是吗?但好在这次等来了行动——借出的钱,从此刻开始一点一点被还了回来。而最后一次的还款,明明可以给个准确的数额,他却给多了40块。 “你还的钱已经收到,但你好像给多了40块。”虽然早已不再生气,但对这件事我似乎也已经麻木,所以语气显得有些冷淡。然而再平静的湖面,也只需要一滴水便能荡起涟漪,我的心亦是如此——他这么回复:“没事,就当我们下次聚餐的基金吧。” 我知道,这是他的道歉,也像是在问我:“下次……还能一起吃饭吗?”成年人的世界就是这样不坦率,但不知为何我却暗自庆幸:看来现实世界里的选择不止笑话里的那两种。 我深吸了口气,长按信息,给他发送了一个赞。或许,友谊的天秤没有我想像中那么倾斜。
2月前
3月前
3月前
5月前
6月前
6月前
6月前
(新加坡13日讯)向只有点头之交的友人借20新元被拒,71岁男子用17公分剪刀刺伤对方左胸,导致后者肺部留下长约一公分的伤口,住院5天。 《联合早报》报道,被告李彬礼(71岁)面对一项用剪刀蓄意伤人的控状,今日通过视讯在法庭上认罪,法官判他坐牢5个月。 这起伤人事故发生在2022年12月14日晚上9时32分左右,地点在博彩公司位于实龙岗3道第267座组屋的投注站。 调查显示,被告和73岁男受害者只是泛泛之交,前者当晚喝下多瓶啤酒后走进博彩公司,向在投注站里追看赛马直播的伤者借20新元。 受害者跟被告不熟,不肯借钱,被告接着用一把17公分剪刀往受害者左胸膛刺下去。 受害者感到左胸一阵刺痛,赶紧起身,其他在场者见状立刻把受害者送进医院急救。被告肇事后试图逃离,最后被保安拦截,警方不久后赶抵现场逮捕他。 受害者送院检查后,证实胸口和肺部都有撕裂伤。 根据心理卫生学院评估,被告患酒精使用障碍,但滥用酒精的问题跟案情无关。 控方说,受害者上了年纪,被告却用危险武器攻击对方要害,投注站当时还有其他人,被告的行为也很可能误伤他人,因此恳请法官判他坐牢4至5个月。 被告求情时说,他的65岁弟弟中风,每月需要经济援助。他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感到后悔,承诺出狱后不再酗酒,希望法官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人名音译)  
7月前
(新加坡11日讯)假冒朋友诈骗案卷土重来,新加坡从今年1月以来已有945人受骗,涉及金额超过320万新元。 新加坡警察部队昨日发出文告,提醒公众避免陷入假冒朋友诈骗案。 文告说,骗子通常通过WhatsApp短信或拨电,冒充朋友身份借钱。从2023年1月至今,当地至少有945人上当,被骗走超过320万新元。 受害者一般会收到不知名电话号码的短信或来电,声称是受害者的朋友,让受害者猜猜他们的身份。 一旦受害者说出任何一个名字,骗子就会直接冒充他们口中的朋友,并称自己遗失手机,因此才会换了电话号码,借此博取受害者的信任。 几天后,骗子会再联系受害者,称自己的银行没有办法转账或面对经济困难,要求受害者借钱给他。 受害者信以为真把钱转到指定户头,直到联系上真正的朋友,或发现对方没有如期还钱后,才知道自己受骗。 新加坡警方呼吁公众下载ScamShield应用程序和设置双重身份验证功能,以及设置网上银行的转账限额。另外,对于亲友异常的要求需提高警惕,应该向他们进一步确认身份。 公众也可上网www.scamalert.sg或拨打反诈骗热线1800-722-6688,了解更多防范骗案的信息。 若有任何与这类罪行相关的情报,或者怀疑自己遇上骗子,公众可拨打警方热线1800-255-0000或上网www.police.gov.sg/iwitness提供线索。
7月前
7月前
7月前
挚友岑君曾向我提及钱财借人事故,他说如果数目小而能力做得到,他都不会让人失望。只因之前受到一次教训,让他觉得有能力济人之急,也是功德一件。 岑君说当年初出来做事,由于入世未深又不懂人情世故,吃了大亏。事缘他未上班前听信友人的忠告,说他的上司很会跟人借钱,如果他开口,千万别借给他。上班后,上司真的开口向他借钱,他拒绝了。之后他的工作量加重又不给他加薪,他才后悔不该轻信他人的话,到头来吃亏的反而是自己。 岑君后来要成家,有一位亲戚来帮忙,带他去印喜帖,又到餐馆点菜订筵席,非常热心。岑君婚后不久,亲戚到他家来,对他说为了扩充业务,要向他1000元,当时可说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岑君想帮他,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拿出300元,那亲戚拂袖而去,从此不再和他来往。原来那个人帮忙他是另有目的。 岑君再次受到教训,痛定思痛,却还是想在能力所及内帮忙那些需要的人。只可惜大家都为三餐奔波,哪有余钱可借? 心地善良不忍拒绝 岑君又说,某日有个友人直接上门开口要借一百多元,只因儿子要报考试费。因为是月底,岑君二话不说赶快拿钱出来借给他。到了下个月,友人就来还钱了。受薪人士最能体会用钱的辛苦。原本向人借钱也是非常不得已的事,怕遭到拒绝,那种心情是可以体会到的。 岑君后来遇到一个突然上门的人,一开口就要借300元,对方说钱是要交给警方的,不然他会被捉去关。心地善良的他不忍拒绝,借给了他。过了许久却不见他来还。后来那友人不知怎的去世了,真叫人无语问苍天。 总的说来,人们用钱要有个预算和计划,才不会用到捉襟见肘。遇到亲友上门借贷,真的没那个能力,只好说:“我帮不了你,对不起。”对方如果生气而绝交,也只好由他了。俗语说“借是人情,不借是本分”。
7月前
10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