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领养家庭情淡没归属感 单身独居汉不懂如何爱



主持人:
ADVERTISEMENT
我是35岁的养子,因养父母有4个女儿,没有儿子,所以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养父母领养。
当时,有养父母和姐姐们的疼爱与照顾,我是幸福的,后来养父母又生了2个弟弟,原来属于我们之间的亲密关系都消失了。渐渐的,养父母对我也开始冷淡,姐姐们再也不疼爱我,我的命运就这样改变了。
上中学后,我曾想过离家出走。被领养的孩子,心里比较敏感,觉得这个家没有安全感,常有自暴自弃的想法。
这2年,养父母相继去世后,我与姐弟们之间好像画了一道界线,没有联系,家人也不再是家人。
独居的我,虽然多年来身边不缺女性朋友,但依然是单身,因为我不懂要怎样去爱一个人,心里有些怨恨和失落,感叹成长不完美。
主持人,家对我而言又是什么?我开始怀疑自己的存在价值,我到底为何而生?
单身汉上
|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 星洲公开活动 | |||
| 礼品/优惠 | |||
| 会员文 | |||
| VIP文 |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 报纸 | |||
以不同角度思考 试着理解找寻原因
单身汉先生:
首先,谢谢你真诚分享自己的故事。身为养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从被疼爱到感觉被边缘化的转变,这给你带来深刻的情感创伤。
你在信中提到的孤独感、对家的渴望、对自我价值的怀疑,以及对亲密关系的困惑,都是成长经历的连带反应。
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你对“家”的感觉淡薄了。养父母和姐姐的冷淡,影响了你的价值定位和情感安放处的疑虑。
这是你内心最大的痛处和忧患。你不孤单,我们愿意陪你一起面对困境。
体恤感恩化解负面情绪
信中叙述,成长的不完美带给你负面情绪。也许我们可以试着换一个角度思考,我们便能从痛苦中慢慢生出体恤和感恩的心。
当我们能看到成长不完美背后的意义时,我们就不会自暴自弃或被“我为何而生”的疑问困住。
养父母当年的初衷里必定有爱和付出,才会选择领养你,他们也有局限,就算后来你们的关系改变,那段养育之恩仍然值得感恩。
当时家里多了2个弟弟,家人之间的关系会受影响,姐姐们和家人的关系也会有一些变化。是否由于自己是养子,而主观地把问题归咎于领养的关系造成了改变,事实是否如此,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
至于姐姐与弟弟们,也许在当时也有不同的需要,试着体恤他们当年的不容易和处境,也是在疗愈自己。
如果我们可以从这一点去洞察改变的必然性,不归咎于领养关系,那么,我们便比较容易释怀,从而赋予自己一种新的生命力。
重新定义“家”意义
来信提及家是什么,“家”的意义其实并不仅仅局限于血缘或生理关系,它也可以是我们自己创造的情感空间,不妨尝试重新定义“家”对自己的意义。
“家”可以是我们与朋友、社区建立的大家庭的关系。你感受过被爱边缘化的痛苦,可以试着以自己的期待去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一个让自己感到安全和被接纳的地方。
或者可以通过参加运动俱乐部、志愿活动或社区聚会,逐渐找到那些与自己投缘的人,建立新的情感纽带。或许我们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人,逐渐建立起新的情感支持网络。
主动联系家人打破隔阂
根据来信,养父母去世后,你与姐弟们就没有联系。很多时候,爱不是等待谁来疼爱,而是自己成为一个能给予别人温暖的人。
可以温和地问自己:“我有没有表达过关心?”,关系是双向的,如果你愿意,不妨尝试联系姐弟,当你先伸出手,也许他们会重新看到你的温度。
现在的你回看这段关系,或许会有不一样的认知与体悟,学习接纳自己过去的经历,并懂得善待、疗愈自己的情感伤口。
沟通和理解可以打破隔阂,通过交流,先倾听他们的故事,再分享你的感受。或许你会发现,他们也有自己的困惑和挣扎,而你们之间的共同经历可能会成为重新连接你们的桥樑。
自我探索培养爱的能力
你提到自己不懂如何去爱一个人,这可能源于早期的经历,害怕再次被漠视或伤害。爱是可以学习和培养的能力,当我们能主动联系和关心别人、珍惜关系,我们就拥有爱的力量。
学习爱自己,也是学习让自己找到内在的平静与自在。我们可以试着将注意力转向自己,探索自己的兴趣和强项。
可以通过阅读、学习新技能或尝试新的爱好来发现自己的独特之处。比如,尝试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或参加烹饪课程等活动,帮助发现自己的潜力。
每个人都独一无二
我们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我们来自哪里,或者我们在家庭中的位置。从索取转为付出,当我们可以让别人感到被关怀,我们就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每个人都独一无二,都是有价值的。
改变和成长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不要对自己过于苛刻,允许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犯错和跌倒。
每一次的尝试和努力,都让我们迈向更美好的未来。每天尝试给自己一些独处的时间,去思考、去感受,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凭借自信,我们有能力创造一个充满爱、理解和自我实现的未来。愿你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幸福,早日遇见那个让你感到温暖和归属的“家”。
祝福你。
主持人上
■小启:
生活中,难免有不如意、不愉快;人生的道路上,偶尔会跌倒、甚至受伤。《让心亮起来》愿意听你的细诉,并安排辅导机构为你排忧解难。
读者无论在亲子、生活、学习、职场、家庭、爱情、友情、感情、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困扰或感到迷惑,都欢迎写信来交流,寻求心灵咨询。
不过,《让心亮起来》并不是一个来函必答,有求必应的专栏。主答机构有绝对权力拒绝答复不宜在报上讨论的议题,或是性质类似的问题。希望读者予以谅解。
来函请寄:
《让心亮起来》负责人
12, Jalan Maju,
Taman Maju Jaya,
80400 J.B. Johor.
或电邮至:[email protected]
新山佛光咨商室(佛光山新山禅净中心)
地址:48, Jalan Sutera Merah 2, Taman Sutera, 81200 Johor Bahru.
心灵专线:
1)017-289 0635
2)017-289 2134
3)017-289 3250
开放时间:
星期二至六 7.00pm──9.00pm
星期日 9.30am──11.30am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