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14岁少年自我激进化 成狮城首“杂烩式极端思想”案例



(新加坡9日讯)新加坡一名14岁中三学生在网上接触多种极端主义思想后,开始自我激进化,成为当地首宗因“杂烩式极端思想(salad bar ideologies)”,而根据狮城内安法处理的未成年案例。
《联合早报》报道,少年支持哈里发国(ISIS)、采纳极右翼反犹思想,并自我认同为“非自愿独身者”,已于今年9月在内安法下接到限制令。
ADVERTISEMENT
由于年少,当局没公开可以辨认他身份的资料。
新加坡内部安全局今日发文告说,这名少年于2024年中,因算法推送偶然接触到外国极端人物的极右极端主义与真实犯罪内容,并开始在网上与他们交流。
随后,他加入分享极右恐怖分子塔兰特(Brenton Tarrant)与布雷维克(Anders Breivik)宣言的群组,每天花数小时吸收信息,逐渐认同极右暴力反犹思想。
不过,身为穆斯林徒,他拒绝这些人的反伊斯兰言论。
少年也认同极左极端主义中的反犹复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立场,支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排斥资本主义。
2024年11月,他在社媒看到哈里发国的武装视频后,加入支持哈里发国的社群,并在2025年4月在线宣誓效忠。
此后,他自认哈里发国成员,还支持卡伊达等恐怖组织、崇拜卡伊达组织头目奥萨马,并聆听恐怖思想家演讲。
少年也自认非自愿独身者,对女性抱有仇恨,但无实施暴力意图,他在社媒大量分享哈里发国资料,包括自己制作的视频,也曾与同学分享,但无人被激进化。
他渴望成年后前往叙利亚成为圣战者,但未有具体计划。
少年与外国极端分子保持联系,有人提供在新加坡实施袭击的指导,但他未付诸行动。他还曾有针对犹太人及校园的暴力想法,但未进一步行动。
为避免被发现,他删除设备上的极端内容,并使用工具掩盖网络足迹,家人对此毫不知情。
新加坡内安局说,少年将接受宗教改造小组的辅导、心理和社会支持,社区导师也会跟进他的情况。
该局人员将与少年家人和学校密切合作,确保他得到全方位的康复支持且不影响学业。
该局指出,这一案例反映“杂烩式极端思想”在全球青少年中激进化趋势,青少年作为“数码原住民”,容易东拼西凑不同极端意识形态元素,即使相互矛盾,仍可能驱动诉诸暴力。
所谓“杂烩式极端思想”,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偏好,从各种极端主义思想中“挑选”元素,拼凑成自己的信念体系。
这些元素可能互相矛盾或不协调,无法形成一套连贯的思想。
去年6月,新加坡曾有另一名14岁男生,因渴望为“伊斯兰黑旗军(Black Flag Army)”而战,并考虑在新加坡发动袭击,接到狮城内安局发出的限制令。
30岁商人渴望赴叙利亚土耳其参战
此外,经营网络生意的30岁马来商人莫哈末吉哈杜也在今年7月接到限制令。
根据文告,莫哈末吉哈杜渴望参与叙利亚反对派武装,对抗前总统阿萨德政权;他也想过为了支持土耳其,在土耳其和希腊的领土争端中参与武装斗争。
莫哈末吉哈杜自2011年通过社媒了解叙利亚冲突,对平民苦难产生同情,并对阿萨德政权产生仇恨。他2019年因阿萨德收复反对派控制区时感到沮丧,并在个人困境中沉迷网络冲突内容。
至2019年底,他希望加入叙利亚反对派并肩作战,以对抗政权、减轻平民痛苦,寻求“有意义的死亡”。
莫哈末吉哈杜赴叙利亚作战的念头在几年间起伏。
2022年,他关注到私人军事团体“马尔哈马战术组织”,考虑前往伊德利卜训练。
即便政权垮台,他仍关注叙利亚局势,并曾与疑似身在当地的极端分子在线讨论,但未作具体行程规划。
政权垮台后,他将关注点转向土耳其与希腊的领土争端,考虑在冲突升级时保卫土耳其,并钦佩奥斯曼帝国历史。他的家人不知道他渴望赴海外参战。
为了备战,他通过战术视频和实弹射击训练提升技能,曾到泰国普吉岛的实弹靶场,操作3种常规枪械;他也希望能向前叙利亚战士学习。
新加坡内安局说,莫哈末吉哈杜的案例,凸显海外冲突对新加坡国内安全的潜在影响,过去已有数名新加坡人因叙利亚冲突、以巴冲突及其他领土争端受鼓动尝试参战。
这些冲突常以宗教、政治或意识形态为名,激发不满情绪。
“在莫哈末吉哈杜看来,武装暴力是纠正政治不公的手段,也为他提供了生命意义和逃避个人困境的出口。”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