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对照 | 新山报馆街餐馆多



新山顺利花园(Taman Maju Jaya)有一条名叫Jalan Maju的街道,不过,本地或外来的人一般都称它“报馆街”;一提起这个非常特别街名,人们随即知道它位在什么地方。
新山的报馆街,和吉隆坡的茨厰街及马六甲的鸡场可说属性是一致的,即是一个城市最受人们记起及想来一游的地标。而新山的报馆街是以美食多而闻名。
ADVERTISEMENT

整条街不是很长,在前一段的左右两边各有两排三层高的店屋,再往后一排是双层店屋,共有商店60间。目前整条街店屋的租用率创历史上的新高,几乎全满,而且租金高企,时时不同。
一眼望去,街上打出餐饮的招牌,处处可见,不下30间。如果把街前的柏兰宜广场内的餐饮店计算在内,是新山单一条街中提供吃喝服务最多的街道之一。美食街的雅号实至名归。
该街当下开门营业的餐饮店,种类繁多,包括有面粉果、点心茶楼、猪什汤、面馆、煮炒、乌达、粿条仔、肉骨茶等等,还有友族经营的嘛嘛档。

现今营业最久的当推顺江肉骨茶。之中又有3家生意最火红,分别是佳佳点心茶楼、榕树下粿条仔,以及士多利乌达茶餐室,一直是这条街最大的亮点。
佳佳点心茶楼于1978年开业,营业地点都在同一条街,前后换了3次,最早在门牌5号,继而迁至24号,最后来到现今的9号。
|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 星洲公开活动 | |||
| 礼品/优惠 | |||
| 会员文 | |||
| VIP文 |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 报纸 | |||
榕树下粿条仔始创于1978年,迄今已有47年之久。在开业之初,它与其他两家摊贩立在南洋商报办事处对面的路边摆卖,没有招牌。当时柏兰宜广场还没兴建,他们所在之处背后有一棵树,或受当年风行一时流行歌曲《榕树下》的影响,榕树下之名就流传至现在,营业地点最后落户在现址。
士多利乌达茶餐室,在疫情前从旧址迁入报馆街。凭其老招牌,吸引了不少新的顾客,包括友族同胞及新加坡食客。
其实,新加坡客从1977年开始就蜂拥而来新山消费。那时的新山,不少现有的花园住宅区还未出现,报馆街的餐馆成为他们首选之地,尤其是有提供难得一吃的山珍野味者,生意更兴旺。

新山顺利花园建于1973年,是新山最早的花园住宅区之一。而之所以有报馆街之名,是因新山各语文报章的办事处,除马来前锋报外,都曾有或仍有办事处设在报馆街。
新海峡时报是第一家入驻的媒体,接著是南洋商报、星洲日报、星报、中国报、光明日报、光华日报、马来亚通报、通报、新生活报及民生报等。

星洲日报于1983年10月23日搬进门牌12号的现址,当时由时任的宽柔中学董事长拿督郭鹤尧主持开幕礼。
此外,几家主要报业代理亦在报馆街上经营事业,他们是梁竞东父子代理有限公司、先锋书报社、长堤书报社、黎明书报社、友谊书报社。同时每天一大清早,就有数十位派报人在此走动。
在今天的网络时代,面对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早前纸媒带动的诸多活动生态已消失。如上述的书报代理商,多数先后走入历史,现剩梁竞东父子代理有限公司和永恒书报社,黎明书报社在附近另觅地办工,而少数的派报人已移他处。
可是尽管如此,因星洲日报、南洋商报、中国报等3家老牌华文媒体及一家英文报星报的办事处仍在报馆街,继续为各界提供服务服务,即使该街美食街的美名一再高升,然报馆街之名仍将继续为人所记得,并将永续存在。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