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報》創刊至今95年,一路走來有風有雨;我們經歷過停刊的低谷,也迎接了復刊的重生。一路走來,我們也感謝派報業同仁的風雨同舟。
迎來95週年報慶,《星洲日報》訪問了許多代理和派報員,讓讀者聆聽他們與《星洲日報》的故事,以及述說彼此間仍在延續的緣分。
ADVERTISEMENT
從《星洲日報》的忠實讀者到成為報紙產業鏈的一環,蔡春與《星洲日報》的緣分結得很深。三十多年的歲月裡,他一直是“一手派報紙,一手寫新聞”,敬業樂業地把新聞帶給讀者。
現年74歲的蔡春,加入派報工作已有約34年,他在更早之前就已經擔任《星洲日報》駐亞依淡的通訊記者,因緣際會下再成為亞依淡區的派報人,直至今日。
蔡春在亞依淡大街有個報攤,每天早上4時開始,他都會和妻子王玉珍(74歲)一起開檔,整理好送來的報紙後,他就會騎摩托車到處派報,妻子則守在報攤賣報。
要將百多份報紙送到各家各戶,蔡春一般需要2小時派完,派完報紙後他再回到報攤接棒,到了大約早上10時才收攤,回家休息。
蔡春說,他一開始是在亞依淡大街開咖啡店,當時店內也有賣報,恰巧當時《星洲日報》代理要出讓,他想著反正都是起早摸黑的職業,在興趣使然下開始派報賣報。
見證報業起伏轉變
蔡春見證了報業這些年來的起伏與轉變,其中一件他記至今日的事,是某一年的農曆新年除夕,過路返鄉客很多,他一個早上派送及售賣的報紙就達到300份。
至於派報多年難忘的經歷,蔡春分享,有一次印報的印刷機故障,報紙到下午1時才送到,許多把報紙視為精神糧食的讀者紛紛致電詢問:“為什麼今天的報紙還沒送到?”
派報雖是風雨無阻,但派報員最怕就是下雨天。蔡春形容,早上醒來若看到天氣陰沉沉的,他的心情也會跟著下沉,擔憂風雨會拖慢派報的進度。
“下雨的話,不止身體要被雨水淋溼,還要小心保護著報紙,我會拿塑料袋把它們包起來,確保它們不被弄溼,但下雨天派送總會延遲一些。”
和讀者成朋友
蔡春表示,多數讀者都能體諒派報員的處境,許多讀者也和他成為熟悉的朋友,每到新春佳節還會送柑祝福,令他感受到《星洲日報》讀者的溫暖。
日復一日的派報工作,對蔡春而言已是得心應手,並不覺得辛苦。不過,他認為,派報人比較犧牲的地方,在於無法陪伴家人朋友出遠門旅遊,這算是他唯一的遺憾。
“這份工作不辛苦,每天報紙一來,我就希望早點去派,趕快把即時消息傳遞給讀者,這就是我們派報員的責任。”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