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戶外,接受山林風聲與蟲鳴的洗禮,讓心靈沉浸在古印度瑜伽修行的寧靜和喜悅。
ADVERTISEMENT
來自新山區的24名瑜伽愛好者,於今年4月20日及21日,參加在烏魯地南一處偏遠寧靜的渡假村舉行的瑜伽靜修營,體驗了一場淋漓暢快的身心洗滌。
有別於一般瑜伽工作坊是以靜坐冥想結合體式為導向,這兩天一夜的“靜修營”則是涵蓋淨身、調息、體式、梵唄和靜坐等,讓學員們在大自然的環境中全然放鬆,體會瑜伽修行的真諦。
上述活動是由在烈光鎮開設瑜伽學院的葉炎輝(32歲)和其妻子黃美君(43歲)主辦;為了讓大眾有機會認識真正的印度瑜伽精神,這次特別邀請來自印度瑞詩凱詩(Rishikesh)的瑜伽導師迪瓦爾(Dilwar Singh)前來指導。
黃美君接受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訪問時表示,她曾在2022年前往印度參加為期一個月的瑜伽師資班,當時的導師即是迪瓦爾,對方認真與自律的教學態度讓她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才萌生邀請對方前來授課的想法。
“這次有機會邀請老師來教課,希望能將真正的印度瑜伽精神帶到新山,也讓大家看到瑜伽並不只是做出優美的動作,我們更應當重視的是清淨身體和意念,達到身心靈合一。”
拍攝:李玉萍
這是她首次舉辦瑜伽靜修,參與者年齡介於30歲至60歲之間;相對於著重學習體式的工作坊,黃美君認為,靜修營更容易受到人們歡迎,她解釋:”工作坊針對的是想要提升某些體式的長期練習者,靜修則是一邊玩樂一邊學習,活動場地遠離城市的喧譁,有助放鬆身心靈。
首次來我國教學的迪瓦爾年僅27歲,他在2020年畢業自印度北阿坎德邦梵文大學,考獲瑜伽碩士學位,同時取得國際瑜伽教師培訓資格。
他受訪時透露,他在21歲那年考獲電腦科學的學士學位,但他無法想象自己成為“科技人”終日對著電腦的日子,這也許是基於他自小沐浴在瑜伽的精神氛圍中,促使他最終踏上瑜伽修行之路。
他說:“瑜伽對於我不僅是一種愛好,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它讓我養成自律內省的性格,並且以此自我激勵。”
資深瑜伽導師陳淑貞(60歲)指出,本地瑜伽學院傾向邀請來自港臺兩地的導師,因此能邀請到印度導師實屬難得,學員們對這次靜修營充滿期待。
她表示,將印度瑜伽的火焰儀式融入靜修營,相信在新山也是首創,她說:“既使是我們之前在印度上課時,也不曾有進行這種儀式。”
活躍於瑜伽及健身班的張麗霞(52歲)受詢時指出,她自2018年開始學習瑜伽,至今已練上癮成了日常活動。
現職為產業經紀的她說,這次最大的收穫是終於做到手倒立(handstand),讓她非常有成就感,也無形中增加了自信。
她說:“主要歸功於老師的專業引導,讓我很放心去挑戰這個體式。”
來自百萬鎮的劉金瑛(61歲)說,這是她第一次參與戶外瑜伽,並且感受到全然的身心靈洗滌。
熱愛瑜伽的她說:“我會提醒自己要活在當下,用心感受大自然的氛圍,而不是用頭腦來思考衍生雜念。”
她說,兩天的節目從開始的迎賓到晚間的火焰儀式都有驚喜;瑜伽練習雖然很累,但終於可以完成手倒立,總算不虛此行。
“另一個難得的體驗是洗鼻子(shatkarma),我之前有一點恐懼,但後來掌握正確的方法,做起來就不難了。”
從事網上銷售的林燕萍(47歲)說,到印度體驗正統的瑜伽練習是她一直以來的願望,惟目前因孩子年紀尚小而未能成行。所以當她得知有印度導師來新山授課,就立即報名參加!
她坦言,本身斷斷續續練習瑜伽10多年,向來僅敢靠牆做頭倒立的動作;完全沒料到可以自我突破,成功征服手倒立體式,這讓她感到雀躍不已。
她形容這次的戶外靜修很舒服,尤其是大休息時“躺在瑜伽墊上,感受微風陣陣吹過、耳邊還傳來小鳥的吱吱叫聲……”
53歲的行政人員謝慧冰說:“我在2010年及2019年參加過香港和泰國的瑜伽靜修,但都是屬於旅遊玩樂性質,沒有如此莊嚴隆重的儀式,去泰國喀比那次,是在沙灘和泳池旁做瑜伽,與今次截然不同。
她指出,自冠病疫情過後,她都是在線上學習,沒有參與瑜伽課室的活動,但每天至少會抽出一小時勤練瑜伽,因此,能跟得上這兩天上課的節奏。
學習瑜伽5年的陳晶舫(60歲,銷售人員)表示,她原以為是一般工作坊,直到體驗了第一場爆汗的哈達瑜伽,給她很不一樣的感覺,開始越練越起勁。
由於工作忙碌,她每週僅能上一小時的瑜伽課,因此會盡量趁週末假日,參加靜修活動來放鬆壓力。此外,導師所分享的呼吸法要訣,也讓她印象深刻,因為這在平時的課堂上很少涉及。
性格好動的全職媽媽李秀珠(50歲)說,雖然她的瑜伽學齡僅有半年,但她積極參與各種相關活動,藉此增加學習機會。
“我去年參加了在古來樹屋舉辦的半日活動,但時間比較短,不如今次學習得更多。”
她覺得,讓她收穫最大的是理論與問答環節,通過老師的講解,讓她找到自己的盲點。她說:“後彎向來是我的死穴,聽了老師的講解後,才瞭解到許多細節,知道要如何做到深層伸展。”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