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山13日訊)馬來西亞與新加坡不論是在地理位置、經濟往來、人文及情誼方面都是一衣帶水,而陸路交通就是連結兩國的實際體現。隨著時代推移,兩國將迎來的陸路交通新模式即柔新捷運(RTS),必會再度打開新一波利於兩地的無盡可能。
配合馬新兩國領導人於今年1月11日見證柔新捷運軌道建築銜接,《星洲日報》特別推出專題《RTS──馬新陸路交通新篇章》系列報道,內容一共分為4篇,讓讀者深入瞭解柔新捷運如何對柔佛州新山各領域生態帶來新變化,同時,帶讀者回顧首個銜接馬新的陸路通道——在今年慶祝100週年的新柔長堤。
ADVERTISEMENT

本期主題將環繞在柔新捷運促使新山乃至柔佛州的經濟模式增強,進而帶動製造業發展、親商投資政策的頒佈、技術型人口迴流,以及房市熱潮的現象。
柔新捷運不僅是扮演承載往返兩國人流的輕快鐵列車,更是承載促進兩地經濟往來的列車,進而推動柔新經濟特區(JS-SEZ)及森林城市金融特區計劃的開展。

李廷漢:新山設辦公室削減成本
RTS開展新僱傭模式
隨著柔新捷運開通在即,柔佛州投資、商貿及消費人事務委員會主席李廷漢指出,新加坡是相對來說在區域內屬於成本相當高的地區,相信許多企業會在柔新捷運運行後,在新山設立辦公室,從而產生新僱傭模式、遠端工作。
“我們在去年年中與新加坡製造商公會成員交流時,他們都期待可以把一些製造業遷來柔州,削減成本,而柔新捷運相信會是輔助性的一種方式,推動和成就這件事情。”
他指出,柔新經貿往來頻密,新加坡一直以來已經是柔州最大貿易伙伴國,一直到2023年第三季度為止,柔州的新加坡進出口貿易佔大概2000億令吉左右或佔了整體的35%,等於超過了三分一,第二則是中國,大約佔10%,因此,新加坡的商企家也很瞭解柔州經濟環境的優劣。
他說,為此,柔州政府要想方設法“增優減劣”,比如要想辦法如何把優勢大化,包括在基礎設施、人才庫、人力資本方面,以及如何把劣勢減少。
“當柔州政府做到‘擴大優勢減少劣勢’,相信很多跨國企業和新加坡商企都會來到柔州投資。”

依城設一站式服務中心
順應柔新捷運推動JS-SEZ
李廷漢披露,柔州政府在今年將會專注柔新經濟特區發展,包括在依斯干達公主城成立一站式服務中心,讓外籍管理層人員、高技術人員甚至投資者,不需要奔波“走單位”,就能在該中心內申請及辦妥工作準證,相信這將能夠協助跨國企業,順應柔新捷運計劃的運行,入駐柔州。
他指出,當柔新捷運開始運行後,就可以看到柔新一體化經濟特區的“模板”。

他表示,在本月11日簽署的諒解備忘錄,反映出馬新兩國表達雙方的政治決心,要履行柔新經濟特區的承諾。
“我們預計在今年第四季度將會為這個計劃簽署具體的合約,並且在最快今年年底或2025年1月正式投入進行,到時將會有相關獎掖宣佈。”
他指出,在草擬一站式服務中心之前,柔州政府於去年推行的“快速通道”,就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效,直接縮短了外資商企入駐柔州設廠的時間。
嘉福尼:置廠到投運1年完成
古來快捷通道 磁吸外資
柔佛州房屋及地方政府委員會主席嘉福尼表示,柔州政府獨有的快捷通道,自全國首個推行的“古來快捷通道”(Kulai Fast Lane,KFL)開展以來,按部拓展至其他地方政府實施,節省投資者投資項目批准至投入運作的時間至少1年,而“柔佛投資”(Invest Johor)單位,也在協助超級投資方解決問題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指出,上述快捷通道政策,足以讓投資者從置廠到投入運作,僅需少於一年的時間就能完成,當中還包括審批相關文件的流程,促使古來成為全柔最多外資進駐的縣屬,投資總額佔全柔總投資額的70%。
他說,快捷通道政策在古來市議會率先實行逾一年,外資主要分佈在士乃機場城市( Senai Airport City)、士乃,以及士年納高科技園(Sedenak Tech Park,簡稱STeP)第一和第二期。
由柔州政府推動的士年納高科技園已獲數據中心進駐,第一期佔地約600英畝的土地已被用盡,第二期佔地約700英畝的土地陸續有外資進駐。該高科技園在未來25年的覆蓋範圍,將會擴大至7200英畝。

廠建80%可先申請出口證
在快速通道政策下,州政府特別批准進駐現成工業園區的投資商,在廠房興建進度達80%時,就可先向地方政府申請出口的營業執照,同時先引入相關機械、輸送線及機器人技術等機械設備,在本地做測試。
“在廠房100%建竣並取得入夥準證後,其允准出口的營業執照申請也會同步獲批,並將組裝好的產品輸出國外。”
嘉福尼指出,快速通道政策會延伸至其他地方政府使用,其中依斯干達公主城市政廳已於去年起採用,目前已有數家來自新加坡的大企業在該轄區置地,另有一家來自中國的企業,是在笨珍購置一塊相當大面積的地段。
MM2H門檻 應恢復2018年之前版本
另一方面,嘉福尼也強烈希望聯邦政府,可以恢復採用2018年之前的大馬第二家園(MM2H)門檻,讓更多投資者通過這個計劃帶來的便利,願意在柔州投資。
相較於印尼、菲律賓、越南及泰國,他認為,我國2018年之後的第二家園計劃門檻相對嚴格,包括申請者必須月入4萬令吉、一年內累積居住90天、戶頭存款必須有100萬令吉等,導致我國無法留住外國投資者。
他說,上述國家都沒有設定我國這般嚴格的要求。“如果說是因為有安全隱憂,那為何這些國家都能做到(放寬條件),我國卻不能?”
儘管聯邦政府已於去年底公佈優化特備版的大馬第二家園門檻,但嘉福尼認為,我國同比其他國家仍有不足之處,因此若想要與這些國家競爭,相關門檻至少應與他們相等。
柔新捷運帶旺周邊房產
嘉福尼表示,柔新捷運帶來的前期房屋買氣已開始“蠕動”,“大新山”概括區域的閒置房產,有望在2026年柔新捷運開通前就能90%脫手。
隨著柔新捷運的落成,再加上獅城房租偏高,許多在新加坡工作、收入介於B40和M40水平的本地人,將會偏好在新山置產居住。
嘉福尼表示,薪資1萬5000令吉以下的在新加坡工作者,更趨向於購買服務式公寓的單間套房(studio)或一至二臥室套房;薪資水平處於M40的群體,則趨向於購買三至四臥室的服務式公寓單位,有者甚至有能力購買半獨立式房屋。
他預測,接下來兩三年會有許多人因為柔新捷運的到來,而選擇在新山居住及置產,當中除了在新加坡工作的本地人和新加坡人,也有不少新加坡和中國的製造業者,陸續到訪柔州,尋找土地設廠。
劉鎮東:現處“獅城趨需要大馬”
柔新捷運 生得逢時
依斯干達公主城國會議員兼投資、貿易及工業部副部長的劉鎮東認為,在國際結構改變,“新加坡趨向需要馬來西亞”等情況下,柔新捷運可說是生得逢時。

他說,在全球製造業工廠齊聚中國的情況下,作為區域金融中心的新加坡,並不會出現產業鏈及供應鏈,反之來到新時代,許多工廠遷出中國或需要開發第二供應鏈,促使大馬相應受惠。
“過去(投資者)在開發第二供應鏈時重視的是便宜和效率,但現在最關鍵的商業詞彙是‘供應鏈安全’。”
他表示,企業將區域總部設在新加坡,他們希望看到的是其主要負責人能在兩個小時的航程內抵達工廠,而從新加坡到柔佛州的距離,正好是用步行都能抵達的。

企業盼獅城設區域總部 柔設廠
他說,不少西方產業趨向於將區域總部設在新加坡,但希望把工廠設在柔州,在這般大框架的格局下,柔新捷運在這時候誕生,正好是生得逢時。
劉鎮東指出,隨著柔新捷運帶動柔新經濟緊密結合,未來“大新山”將是帶動大馬走向高端製造的據點。
進入新的國際經濟時代,劉鎮東認為,房地產已不是經濟的全部,隨著柔新經濟特區的成立,未來的趨勢將會是製造業及高端製造的崛起。
“放眼全球沒有多少國家能把高端製造做好,而馬來西亞具備非常好的條件,把高端製造做好。”
應將技術型人才引入“大新山”
劉鎮東認為,柔新經濟特區應是把兩地的人流、物流、知識、經驗交流和網上貿易建立起來,才能促使兩地從中找到平衡點,形成對等的關係。
他指出,新山與新加坡能夠達成相稱的關係,關鍵在於吸納在新加坡的部分人口,把技術型人才引入“大新山”。
劉鎮東說,我國過去長期依賴外籍勞工,而且不投入自動化生產來提高生產力,導致我國的工資停滯在距離新加坡僅有三分之一的水平,年輕的技術型人才都選擇到新加坡工作。
“然而,隨著如今全球生產模式改變,原本進駐新加坡的企業,轉而入戶大新山地區,並支付新加坡一半以上或三分之二的薪資,都是有可能發生的。”
他說,生產模式轉型至數字化,折損的群體會是外勞及缺乏技術的勞工,因此,原本在新加坡工作的大馬技術型人才就有望迴流,並享有與新加坡相近水平的薪資。

備註:“大新山(Greater Johor Bahru) ”地區,是指新山縣和古來縣的4個地方政府,即新山市政廳(MBJB)、依斯干達公主城市政廳(MBIP)、巴西古當市政廳(MBPG)和古來市議會(MPKu)的總稱。
下期預告: 何謂“大新山”?柔新捷運帶來的效應不僅體現在房產業,它也為餐飲、服務業、購物中心,甚至是大新山地區的規劃,都帶來正面影響,而這些效應將會給本地生態帶來怎樣的變化?我們下期告訴你。 |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