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打靈再也29日訊)馬來西亞漁業局總監拿督安南胡先指出,幾乎所有河豚(俗稱雞腿魚、大肚魚)都帶有毒素,處理不當將導致中毒事件,為此,他勸請民眾避免購買不知品種的河豚。
他說,若消費者仍想嘗試河豚或其產品,必須確保處理者對這類魚有足夠經驗與知識,同時避免食用帶有劇毒的魚心、皮、腸及卵巢,烹煮前須把這些部位丟棄,因為河豚毒素(tetrodotoxin)不會被高溫破壞。
ADVERTISEMENT
“食用河豚後的30分鐘至2小時,一旦出現中毒症狀,如噁心、嘔吐或肌肉無力,就必須馬上接受治療,河豚毒素會攻擊神經並導致死亡。”
馬來西亞漁業局是針對日前一對夫妻烹食網購的河豚後中毒,釀成死亡悲劇的事件發表文告,同時也對死者家屬致哀。
該局勸請消費者通過網上買魚,特別是魚片時,必須檢查有關魚的類型;商家也必須謹慎,因為根據1983年食品法令(281條文),任何人準備或售賣含毒或危害健康的食品屬違法行為,一旦罪成,可坐牢不超過5年或罰款或兩者兼施。
文告指出,在我國數種常見的河豚都帶有神經毒素。根據該局數據顯示,2020年在我國上岸的河豚約1337噸,排行前三的是霹靂州804噸、砂拉越228噸及沙巴192噸。
其中,常被捕獲的河豚是兔頭豚屬(ikan buntal pisang,“Lagocephalus”),當中就包括懷氏兔頭豚(buntal pisang emas,學名“Lagocephalus wheeleri”)、棕斑兔頭豚(buntal pisang muda,學名“Lagocephalus
spadiceus”)及月尾兔頭豚(buntal pisang kasar,學名“Lagocephalus lunaris”)。
更多報道,請留意星洲日報、星洲網。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