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摄影:李慧婷
在繁忙的古来市区,古来政府办公室路段与县署毗邻的一处草坡上,竖立着约10座偌高的石灰炉。依循老古来人的记忆,这些炉灶相信是我国独立后,当时的马来兵营所遗留的文物。
ADVERTISEMENT
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本期的〈这些人那些事〉,就由90年代曾担任两届古来新村村长的老古来人李润良(81岁),带领读者回忆古来新村成立之前,与这座兵营遗址有关的事迹。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当年士兵利用炉灶煮食
李润良忆述,这几座历史炉灶,相信是六十年代驻扎在当地的士兵,在营地用来煮食的炉灶。
“从遗留下的炉灶可见,下方似乎是置放柴火的空间,上方有两个类似可放置锅具的炉灶,而煮食的烟则可由上方的排气道引流排出。”
炉灶左侧数隔间或为洗澡空间
李润良带着记者前往草地的另一边寻访,可见左侧有数个隔间,每个隔间的一角有着一个类似存水用的圆角石灰缸。
他说,从外形上观察,相信这些隔间是士兵洗澡的空间。
在古来新村形成初期,他还是一个懵懂的少年。由于无法从历史资料上找到相关的记录,因此也只能依靠他的记忆推断。
马共与自卫团枪战
居民被迫“移民”
回忆起早期的古来新村与马共情况,他对50年代在古来大街发生的马共份子与自卫团交火事件印象深刻,枪战发生不久后新村就开始戒严,村民也开启了长约2年的“大锅饭”日子。
他透露,他在陈玉凤街场的“椰园”出生及长大,居民在进入紧急状态后“大移民”,他与家人也搬迁到现在的古来新村大街居住,并经历了上述枪战。
不能存米粮 集体吃“大锅饭”
“马共与自卫团交火当天,我正好在附近的篮球场打球,听到多声枪响还以为是放炮声,获悉双方交火后,年少不懂事的我还大胆地前去查看,至今还对双方人员伤亡的情形记忆犹新。”
他回忆说,发生枪战不久后,古来新村村民就开始了集体吃“大锅饭”的岁月,那时家家户户都不能储存米粮,以防为匿藏的马共份子供应粮食。
老一辈者皆有柔州报生纸
“那时家家户户都只能自己准备菜肴,再分别到新村的两个地点领取白饭,当时我还有一名朋友的父亲是负责烹煮白饭的,只是如今已经搬迁,无法联系上。”
他也说,我国独立初期,柔佛州人都可持有柔佛州的报生纸,相信许多老一辈的人都有,但也有一些一心想回中国家乡的人放弃申请。
黄纪坦:自卫团同伴不幸毙命
李润良带记者一同前往加拉巴沙威新村,寻访当年曾在枪战事件中身历其境的自卫团成员黄纪坦。
高龄87岁的黄纪坦也是前马华县议员,虽然时过境迁,但对他而言,当时的枪战情况仍历历在目。
他表示,当年的他年仅17岁,虽然自己逃过一劫,但有自卫团同伴不幸毙命,马共也有一名人员死亡。
“大锅饭”日子不容易
他说,早期在沙威新村警察局现址也有类似马来兵营遗留下的炉灶,惟如今已经拆除。
他说,“大锅饭”的日子过得很不容易,但庆幸当时领取的白饭足够填饱一家人的肚子,而这种吃“大锅饭”的日子在约1960年就结束了。
虽然同样住在古来县,年事已高的李润良及黄纪坦却已多年未有见面,两人借着这次访问相见,一同追溯当年的种种回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