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慈善社除了设立福利组保留互助会精神,也增设慈善组、教育组、义诊组、妇女组和青年团等,以更多元丰富面貌,推动社会公益运动。
报道、摄影:黄胜龙(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ADVERTISEMENT
1951年,英殖民政府把散居在昔市大河以南的华裔,集中在昔市大桥和白桥之间的一片土地上,并取名为亚罗拉新村(Kampung Abdullah)。
自此,举凡亚罗拉新村村宅举办丧事时,很多热心村民都会义务协助烹煮、打杂、收帛金等,发挥互助的精神。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3年后,亚罗拉新村成立互助会,并在桑苏路和拿督阿都拉曼慕沙路交界处,租用一屋摆放厨具等杂物。
1968年,村民们发起筹建会所运动。两年后,赛阿都卡迪路矗立起一座两楼式礼堂,并正式命名为春秋慈善社。
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本期的〈这些人,那些事〉,将回顾春秋慈善社从互助会开始一路走来,与亚罗拉新村村民一起经历的70载岁月。
目前,该社除了设立福利组保留互助会精神,也增设慈善组、教育组、义诊组、妇女组和青年团等,以更多元丰富面貌,推动社会公益运动。
苏江汉:创会前全靠村民互助
春秋慈善社会务顾问苏江汉(89岁)表示,在他19岁那年,亚罗拉新村成立时,村内还没有所谓的互助会,全靠村民的互助精神,协助丧府办理丧事。
他透露,该村在1954年成立互助会。当会员家办丧事时,其他会员就捐出1令吉(俗称银纸一支),以减轻丧府的负担。
他说,当年他是互助会的协理之一,负责到村内其中3条街,向二三十名居民收取互助金,再结合其他协理把互助金交给丧府。
村民义务助丧府处理事务
“当时热心的村民也义务为丧府烹煮、处理库房等事务,显露村民无私的互助精神。”
他说,他在1967年开始协助库房事务,协助丧府记录帛金和账目等;当年库房组分为两班,第一班从早上9时至下午3时,第二班从下午3时至9时,后来才改为3班,每班4小时。
他也透露,亚罗拉新村早年的普渡,是与市区居民在苏丹街联办,后来才在村内自行举办。
他说,由于每次普渡都得搭拆戏台,因此村民在1968年展开筹建礼堂计划,并于1970年建造一座戏台式礼堂,较后再扩建左右两侧和三楼。
廖益荣:响应华社守时运动
春秋慈善社响应华社兴革运动,当年发起的“守时运动”,影响迄今仍在。
该社社长廖益荣说,该社礼堂从70年代开始,就是村民举行婚宴和活动的首选之地,而为了推广守时运动,该社和主家及餐馆业者约法三章,准时开席。
他指出,该社职员将根据请柬注明的时间,准时按铃提醒宾客开席了,通常在5至15分钟后就会见到美食上桌,不让宾客们久等。
他表示,亚罗拉新村村民和昔加末人都了解“春秋慈善社准时开席”的不成文传统,外坡人则对此特点留下深刻印象。
他说,随著昔市设立数座大型宴宾楼后,租用该社礼堂举办的晩宴已减少,其他宴宾楼的开席时间或许是受到该社推广多年的守时运动影响,都会在半小时内开席上菜。
“为更积极推动这项运动,春秋慈善社旁门的墙上,还有‘春秋慈善社,守时运动’的标语。”
他也有感而发地指出,从互助会到春秋慈善社,一路走来70年,都是历届主席、理事和村民的心血。
社员大会出席率达70%
春秋慈善社举行社员大会至耗时1小时,加上出席者能获得社员的全部福利,因此每年社员大会的出席率都达65至70%。
该社总务郑开诚表示,该社目前共有1050名社员,每年社员大会约有700人出席。
他说,过去该社举行社员大会时,是由理事们逐一念出各项报告,以致要花两三个小时,后来大会改以书面报告小册子,把时间缩短至1小时内结束,才吸引更多社员参与。
他透露,该社还有一项执行了多年的条规,那就是出席大会者或至亲办丧事时,该社福利组将派员协助3天,反之则只协助一天。
沿家挨户收取互助金
春秋慈善社福利组35名协理,延续70年前创村互助精神,沿家挨户向组员收取互助金。
该社福利组主任姚玉华指出,当年1令吉的互助金如今已增至2令吉,协理们每半年向组员收取80令吉,每份交去丧府的互助金约2028令吉。
他说,该组协助组员或家属办理丧事,如记录帛金,从早上9时至晚上9时分为4个时段,每个时段4至5人;为表扬出席率高的组员,该组还特设勤工奖以资鼓励。
该社慈善组主任郑青云补充,该组在每年农历新年和中秋节都会派发物资或红包给区内的贫老,同时发放慈善金给患病社员,以缔造爱心、温馨社会。
另一方面,该社还在每逢星期日,从早上9时至下午1时提供中医义诊。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