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会员文

|
发布: 6:34pm 01/10/2022

西龙宫

这些人,那些事

西龙宫

这些人,那些事

這些人那些事 | 活水澤潤武吉仕砵新村 西龍宮雙井龍眼幽深

建於1933年的西龍宮,歷史比1951年建村的武吉仕砵新村還久遠。說起西龍宮和武吉仕砵新村的歷史關係,那麼就是“先有廟,才有村”。

重見天日的西龍宮左側古井,經美化後取名為“逢源井”;左起為彭瑞田、徐基旺和鄭清雲。

報道:黃勝龍

ADVERTISEMENT

車子穿越昔加末武吉仕砵新村牌樓後,西龍宮就在三岔路口的中央。

建於1933年的西龍宮,歷史比1951年建村的武吉仕砵新村還久遠。說起西龍宮和武吉仕砵新村的歷史關係,那麼就是“先有廟,才有村”。

西龍宮左右兩側的馬路,內側是武吉仕砵新村範圍,外側是花園住宅區。

西龍宮的位置,就像是在武吉仕砵新村最前端的“龍頭”,廟裡兩口永不幹涸的古井,分踞在廟門兩側,就如一對龍的眼睛,看著進出村民,為大家添福氣。

西龍宮殿門柱上,有一幅以廟名“西龍”為首的對聯,“西國金山拱佛殿,龍頭活水繞聖宮”,就是“龍頭、古井、活水”的寫照。

彭瑞田(左)和徐基旺介紹西龍宮使用多年的藥籤。
彭瑞田:左側古井曾被覆蓋

西龍宮主席彭瑞田表示,廟左側的古井曾被泥土覆蓋,幾經辛苦才再找出和重見天日,與右側的另一口古井相映成輝。

他告訴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在很多村民的記憶中,西龍宮範圍內有兩口古井,不過多年來大家就只看見一口井,依稀記得另一口井在廟的左側。

他表示,兩口古井就像是新村的雙眼,為了不讓另一眼深埋土裡,他擔任主席之後,就在會員大會通過“還原古井”議案。

西龍宮右側古井取名為“思源井”;左起為彭瑞田、徐基旺和鄭清雲。
挖掘清理重現古井

當時,他召來從事建築業的弟弟,下午5時放工後就在廟左側駕駛神手淺挖泥面,可是一連幾天都沒結果。

就在2012年6月9日,當他們兩兄弟幾乎快要放棄時,終於在一處甘蔗種地挖到井牆,隔天再請2名工人以人力清理古井,讓古井重見天日。

他表示,兩口井的構造同出一轍,都是16呎深,而兩口古井經美化後,右井被命名為“思源井”,左井則為“逢源井”,寓意“飲水思源”和“左右逢源”。

1947年發出的報生紙,徐基旺的出生地是“Sai Deng”,與西龍宮的閩南語發音“Sai Leng”相似。
徐基旺:小時每天到古井旁沖涼打水

西龍宮會務顧問徐基旺(75歲,退休小學校長)透露,年幼時他每天都到廟旁的古井打水沖涼,然後再與姐姐合力用扁擔把一桶水挑回家。

他說,武吉仕砵新村建村時還沒有自來水,英殖民政府就在村內各區鑿井;他家屋後的井,據悉是用9個水涵層疊砌成,井口還刻有一個“9”字。

他表示,廟旁兩口古井則是用磚塊砌成,與英殖民政府的水涵井不同。由於井水更為清澈,他和鄰居都捨近求遠,比較愛用廟旁古井的水。

他依稀記得,當年廟後方不遠處,有一家制橡膠片的工廠駁接水管每天抽水,但古井水位下降沒分鐘後就又再恢復。

設搜身站防接濟馬共

他表示,他在右側古井取水沖涼,而左側還有另一口古井,井旁有一個用鋅板搭成的搜身站,用來搜查欲出村口的婦女,以防她們攜帶物資接濟馬共。

鄭清雲:數十年來不見乾涸

西龍宮財政兼武吉仕砵村長鄭清雲則表示,由於位處新村最低點,地下水充沛且源源不斷,古井數十年來不見乾涸。

她也說,儘管廟前空地可以停放車輛,不過由於擔心影響古井和磚基,大家都會把車子停在廟門外。

彭登仕與武吉仕砵新村的歷史與發展息息相關。
先賢彭登仕開村建廟創校

一村、一廟、一校,是華人新村的特徵,而武吉仕砵新村、西龍宮和思樸學校都和先賢彭登仕有關。

徐基旺透露,祖籍永春伏溪的彭登仕下南洋在昔加末落戶,並在昔市南部開拓佔地700多畝的“新豐園”,種植橡膠、木薯及開設木薯廠、橡膠燻房等,後來的武吉仕砵新村就建在這裡。

他表示,當年彭登仕身患重疾,久醫難愈,在拉美士黃連理建議下,乩請廣澤尊王派藥醫治。

“彭登仕痊癒後為答謝神恩,獻地建立西龍宮,並於1933年的農曆六月十六日請神晉殿,而黃連理也獻出他從中國帶來的廣澤尊王金身。”

創於1933年的昔加末西龍宮。
供奉神位感念義舉

他說,彭登仕在同年11月去世後,各界為感謝其獻地建廟之舉,特在神殿右邊供奉其神位迄今;目前,大殿主神是廣澤尊王,左為法主公,右為彭公先生(彭登仕)的神位。

他表示,彭登仕由其中一子彭江海接手大部分業務,1951年英殖民政府實施移民政策,向彭江海徵購194畝地建立武吉仕砵新村,1號門牌就在西龍宮後方。

彭登仕的兒子彭江海,武吉仕砵新村和亞羅拉新村都有以他名字命名的道路。
父子命名道路表彰貢獻

他說,當年政府為感謝彭登仕父子對武吉仕砵新村的貢獻,村內其中兩路特以兩人的名字,命名為登仕路(Jalan Teng Sa)及彭江海路(Jalan Pee Kang Hai),而昔市區旁亞羅拉新村的其中一路,也以後者的名字命名。

他表示,西龍宮的閩南語發音為“Sai Leng”,和1公里外的馬來甘榜“Kampung Sedeng”高度相似,而他在1947年發出的報生紙,出生地一欄則是寫著“Sai Deng”,這3個名字的關連性有待查證。

黃錦佳:彭登仕獻地建立樹群學校(思樸小學前身),4年後再捐地建西龍宮。
黃錦佳:原名樹群學校
思樸小學百年幾經風雨

武吉仕砵新村思樸小學董事長黃錦佳表示,這所華小於1929年創立時稱作樹群學校,當時由彭登仕捐獻園坵的其中一段地作為校地,併成為發起人之一和首任董事長。

他表示,學校於1939年遷至銀旺路3英里,校地也屬彭登仕擁有,時任董事長為其子彭江海。

他說,1941年底馬來亞淪陷,校務停辦,直至1945年光復才於隔年復辦;1951年實施移民政策時,因校舍被英政府借為移民辦事處,校方商借西龍宮商借前方戲臺為課室,3個月後遷至民眾會堂現址,後於1952年展開建校工程,歷時數月始完成。

遵教局指令 以村為校名

他續稱,1953年學校遵行教育局“以村為校名”的指令,改名為思樸學校,而為了紀念樹群學校,思樸小學校門牌樓的對聯,正是國際儒學大師石詩元生前所題的“思樸明誠化育培英才,樹群初創建基光史頁”。

他還透露,彭登仕除了獻地建校立廟,當年也為南來華裔和彭氏宗親提供就業和立點;1951年立村時,500間村屋裡有286戶為彭姓,尤以客籍居多,因此也被稱為客家村和彭家村。

1967年3月31日,西龍宮擴建落成開幕,全體職員和嘉賓合影。
創於1933年的昔加末西龍宮。
西龍宮大殿主神是廣澤尊王、右側為法主公,左側為彭公先生神位。
西龍宮慶贊廣澤尊王千秋寶誕,並分發2022年度會員子女學業獎勵金,理事與得獎者合影。
西龍宮殿門柱上,有一幅取廟名“西龍”為首的對聯,即“西國金山拱佛殿,龍頭活水繞聖宮”。
西龍宮理事會與爐主合影;坐者左起為交際組主任湯瑞傑、副總務顏容力、總務方添利、會務顧問徐基旺、主席彭瑞田、署理爐火蔡志雄、副主席黃秀鳳、財政鄭清雲和青年團團長陳順財。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