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会员文

|
发布: 5:41pm 04/09/2022

木制店屋

包罗万象

地方前线

这些人,那些事

木制店屋

包罗万象

地方前线

这些人,那些事

木製店屋包羅萬象引人潮 繁華戲院街成時代回憶

當年新邦令金作為一個小新村,商業店鋪並不多,這兩排店鋪除了有雜貨店、五金店,還有幾間洋貨店和藥材店,更因為有一家小型電影院,而被稱為戲院街

當年戲院街旁的小路,如今兩邊側一片荒蕪。

報道、攝影:陳天保

ADVERTISEMENT

位於柔佛州中部的新邦令金,在六七十年代只有沿著聯邦公路建的一左一右兩排木製店屋。這兩排舊店鋪曾經有過一段風光繁華的時期,但隨著發展步伐,它們已在時代洪流的淘汰下不復存在。

當年新邦令金作為一個小新村,商業店鋪並不多,這兩排店鋪除了有雜貨店、五金店,還有幾間洋貨店和藥材店,更因為有一家小型電影院,而被稱為戲院街。

另外,在這條街上還有腳車店、咖啡店、洋貨店、理髮店、相館,以及一間設在大街路旁的手搖式小油站,可說是應有即有。

萬香包店和馬來亞大戲院 居民集聚地

入夜後,這裡最熱鬧的莫過於萬香包店和馬來亞大戲院,戲院是小地方居民的娛樂場所,而萬香則是居民集聚聊天的中心點,老一輩都知道且記得這間老字號包店。

據悉,這家包店所售賣的包點,不管是肉包、叉燒包或糯米雞都香氣四溢,讓人吃不停的好滋味讓它在柔南一帶贏得好口碑。

在當年,新邦令金居民都是務農,包括種菜、養豬、割樹膠、種植黃梨等,每天辛苦勞動只能賺取幾塊錢度日,平時會到戲院街的雜貨店買乾糧及柴米油鹽等。

當地居民回憶道,當時的日子過得苦,到雜貨店買東西都是以小簿子記錄的賒賬方式,基本上都是月頭買菜、月尾出糧之後才還錢。

陳德昌:曾遇見“偷包賊”

陳德昌(65歲,退休人士)當年是萬香包店的第二代經營者。

他表示,當年糧食缺乏,沒有家庭製作糕點,會做包的人不多,賣包的餐廳更是少見,但是吃包的人特別多,甚至還出現過偷包賊。

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他說,包店前原本擺賣著熱騰騰的包子,他忽然發現2名可疑人士,其中一人打開蒸籠做裝要買包,另外一人則眼明手快地將熱騰騰的包子取出,放在肚子上用衣服遮著就要往外跑,期間還有一些包子掉在地上,令人哭笑不得。

陳德昌說,萬香包店的包點紅極一時,但隨著時代的變遷,餐飲業的競爭激烈和選擇變多,加上缺乏人手,他最終還是結束營業到外地謀生。

李明光:戲院街的往事只能回味。
李明光:年輕人愛聚集戲院街

李明光(82歲,油站經理)指出,戲院街曾是新邦令金最熱鬧的街道,當時的德士司機、巴士司機和剪票員天天在萬香包店停留休息,吃了包點才繼續開車。

談到端本華小的前身華僑小學也位於戲院街,他說:“我在戲院街的華僑小學唸到五年級,當時是1950年,六年級的時候學校就搬到現在的端本華小了,我在端本華小念了一年,就小學畢業了。”

他也說,戲院街是年輕人聚集的地方,他們白天在戲院街的店鋪工作,晚上則在小巷活動,可以是吃宵夜,也可以是看一場電影。

他透露,當時的小型電影戲院取名馬來亞大戲院,因為在那個年代沒有電視機,就連收音機都少見,所以吸引了大批青年男女前去追戲。

吳成利:當時戲院街最熱鬧

吳成利(65歲,自僱人士)在新邦令金住了50年,他仍記得當年新邦令金雖然還有一排白鋅屋頂的商店,但最熱鬧的地方還是戲院街。

“當時大街和戲院街隔著一條大溝渠,如今溝渠已經埋在泊油路下,那裡也成為了德士站,直接銜接當年的戲院街。”

他說,如今他與幾個老朋友見面時,常常還會一起回味童年在戲院街附近玩耍的歲月,尤其是一起捉豹虎的趣事,一切彷佛就在昨日般。

王成錦:童年常和家人朋友到戲院街的馬來亞大戲院看電影。
王成錦:下班相約戲院街打發時間

王成錦(7O歲,退休人士)受訪時表示,他年輕時曾在南馬園為黃梨園宿舍當油漆工,每天工作完就會約朋友一起到戲院街逛街、看戲,度過沒有電視機的無聊時間。

他還記得,當時戲院放映的影片,都是武打電影和小白龍的日本影片,戲院內部的座位,前方是木板凳,後方是較貴的藤椅座位。

鍾來(左起)、吳成利、陳德昌講述當年戲院街的老故事。
鍾來:沒票便走“老鼠路”看戲

鍾來(66歲,退休人士)就住在戲院附近,鄰近還有數十戶人家。他說,戲院旁有一條溝渠,沒有錢買門票看電影時,他就會從溝渠處竄入戲院後方看戲,這可說是輕而易舉的事。

他笑稱,這條“老鼠路”被人發現後,管理方竟然突發奇想,在這條路上放了許多糞便,走這條路進入戲院的人一不小心踩到糞便後,整個晚上都會臭氣熏天。

黃志光:戲院街原址已長滿雜草和灌木,成為小森林。
黃志光:從前戲票只售40仙

土生土長的黃志光(61歲)訴說當年時透露,當時從旁門進入戲院只需花20仙,如果正式買票則須付40仙。

他說,他童年最喜歡的活動就是在晚餐後叫大哥一起走路去看電影,特別是尤敏、王羽、葛蘭主演的電影戲,或者是李小龍的電影,如《金武門》、《獨臂刀王》、《猛龍過江》等。

“這間戲院是當年唯一的娛樂休閒場所,一到了傍晚,人潮就會從四方八面朝戲院方向湧來,並且提前買票霸位,但如今戲院原址已經成了小森林。”

60年代萬香包店舊照,當時店鋪前掛著橫幅,路旁還擺著很多小檔口。(陳德昌提供)
上世紀60年代,戲院街開始有業主將店鋪從亞答屋改成磚屋。(陳德昌提供)
當年在戲院街附近的一整排商店在2013年已被折除。
當年繁華一時的戲院街,如今就只看到牛隻在吃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