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会员文

|
发布: 5:41pm 04/09/2022

木制店屋

包罗万象

地方前线

这些人,那些事

木制店屋

包罗万象

地方前线

这些人,那些事

木制店屋包罗万象引人潮 繁华戏院街成时代回忆

当年新邦令金作为一个小新村,商业店铺并不多,这两排店铺除了有杂货店、五金店,还有几间洋货店和药材店,更因为有一家小型电影院,而被称为戏院街

当年戏院街旁的小路,如今两边侧一片荒芜。

报道、摄影:陈天保

ADVERTISEMENT

位于柔佛州中部的新邦令金,在六七十年代只有沿着联邦公路建的一左一右两排。这两排旧店铺曾经有过一段风光繁华的时期,但随着发展步伐,它们已在时代洪流的淘汰下不复存在。

当年新邦令金作为一个小新村,商业店铺并不多,这两排店铺除了有杂货店、五金店,还有几间洋货店和药材店,更因为有一家小型电影院,而被称为戏院街。

另外,在这条街上还有脚车店、咖啡店、洋货店、理发店、相馆,以及一间设在大街路旁的手摇式小油站,可说是应有即有。

万香包店和马来亚大戏院 居民集聚地

入夜后,这里最热闹的莫过于万香包店和马来亚大戏院,戏院是小地方居民的娱乐场所,而万香则是居民集聚聊天的中心点,老一辈都知道且记得这间老字号包店。

据悉,这家包店所售卖的包点,不管是肉包、叉烧包或糯米鸡都香气四溢,让人吃不停的好滋味让它在柔南一带赢得好口碑。

在当年,新邦令金居民都是务农,包括种菜、养猪、割树胶、种植黄梨等,每天辛苦劳动只能赚取几块钱度日,平时会到戏院街的杂货店买干粮及柴米油盐等。

当地居民回忆道,当时的日子过得苦,到杂货店买东西都是以小簿子记录的赊账方式,基本上都是月头买菜、月尾出粮之后才还钱。

陈德昌:曾遇见“偷包贼”

陈德昌(65岁,退休人士)当年是万香包店的第二代经营者。

他表示,当年粮食缺乏,没有家庭制作糕点,会做包的人不多,卖包的餐厅更是少见,但是吃包的人特别多,甚至还出现过偷包贼。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说,包店前原本摆卖着热腾腾的包子,他忽然发现2名可疑人士,其中一人打开蒸笼做装要买包,另外一人则眼明手快地将热腾腾的包子取出,放在肚子上用衣服遮着就要往外跑,期间还有一些包子掉在地上,令人哭笑不得。

陈德昌说,万香包店的包点红极一时,但随着时代的变迁,餐饮业的竞争激烈和选择变多,加上缺乏人手,他最终还是结束营业到外地谋生。

李明光:戏院街的往事只能回味。
李明光:年轻人爱聚集戏院街

李明光(82岁,油站经理)指出,戏院街曾是新邦令金最热闹的街道,当时的德士司机、巴士司机和剪票员天天在万香包店停留休息,吃了包点才继续开车。

谈到端本华小的前身华侨小学也位于戏院街,他说:“我在戏院街的华侨小学念到五年级,当时是1950年,六年级的时候学校就搬到现在的端本华小了,我在端本华小念了一年,就小学毕业了。”

他也说,戏院街是年轻人聚集的地方,他们白天在戏院街的店铺工作,晚上则在小巷活动,可以是吃宵夜,也可以是看一场电影。

他透露,当时的小型电影戏院取名马来亚大戏院,因为在那个年代没有电视机,就连收音机都少见,所以吸引了大批青年男女前去追戏。

吴成利:当时戏院街最热闹

吴成利(65岁,自雇人士)在新邦令金住了50年,他仍记得当年新邦令金虽然还有一排白锌屋顶的商店,但最热闹的地方还是戏院街。

“当时大街和戏院街隔着一条大沟渠,如今沟渠已经埋在泊油路下,那里也成为了德士站,直接衔接当年的戏院街。”

他说,如今他与几个老朋友见面时,常常还会一起回味童年在戏院街附近玩耍的岁月,尤其是一起捉豹虎的趣事,一切彷佛就在昨日般。

王成锦:童年常和家人朋友到戏院街的马来亚大戏院看电影。
王成锦:下班相约戏院街打发时间

王成锦(7O岁,退休人士)受访时表示,他年轻时曾在南马园为黄梨园宿舍当油漆工,每天工作完就会约朋友一起到戏院街逛街、看戏,度过没有电视机的无聊时间。

他还记得,当时戏院放映的影片,都是武打电影和小白龙的日本影片,戏院内部的座位,前方是木板凳,后方是较贵的藤椅座位。

锺来(左起)、吴成利、陈德昌讲述当年戏院街的老故事。
锺来:没票便走“老鼠路”看戏

锺来(66岁,退休人士)就住在戏院附近,邻近还有数十户人家。他说,戏院旁有一条沟渠,没有钱买门票看电影时,他就会从沟渠处窜入戏院后方看戏,这可说是轻而易举的事。

他笑称,这条“老鼠路”被人发现后,管理方竟然突发奇想,在这条路上放了许多粪便,走这条路进入戏院的人一不小心踩到粪便后,整个晚上都会臭气熏天。

黄志光:戏院街原址已长满杂草和灌木,成为小森林。
黄志光:从前戏票只售40仙

土生土长的黄志光(61岁)诉说当年时透露,当时从旁门进入戏院只需花20仙,如果正式买票则须付40仙。

他说,他童年最喜欢的活动就是在晚餐后叫大哥一起走路去看电影,特别是尤敏、王羽、葛兰主演的电影戏,或者是李小龙的电影,如《金武门》、《独臂刀王》、《猛龙过江》等。

“这间戏院是当年唯一的娱乐休闲场所,一到了傍晚,人潮就会从四方八面朝戏院方向涌来,并且提前买票霸位,但如今戏院原址已经成了小森林。”

60年代万香包店旧照,当时店铺前挂着横幅,路旁还摆着很多小档口。(陈德昌提供)
上世纪60年代,戏院街开始有业主将店铺从亚答屋改成砖屋。(陈德昌提供)
当年在戏院街附近的一整排商店在2013年已被折除。
当年繁华一时的戏院街,如今就只看到牛只在吃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