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庙宇被列为“非法”的问题在大马社会引起了许多争议和担忧。最近的一次是在4月14日,太平医院管理层回应了一则关于其范围内的一个宗教场所的投诉。
ADVERTISEMENT
最近太平医院管理层在回应一项针对医院范围内宗教场所的投诉时,使用了“非法庙宇”一词。
“非法”一词被用来描述庙宇的所处地位,这让国大党署理主席沙拉瓦南十分不满。他致函首相安华,敦促他指示所有政府机构和部门停止使用“非法庙宇”一词。
沙拉瓦南说,这些庙宇有许多是在1965年国家土地法典颁布前几十年建造的。他说得没错,这些宗教场所具有历史和文化意义,而我们都知道,当前地方政府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但禁止讨论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昌明政府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解决兴都庙问题,因为这是一个历届政府都不负责任地未能解决的问题。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马来西亚有太多“非法”庙宇,但只要回顾一下我们的殖民历史,早在独立之前就有了。
庙宇问题源于英国殖民时期的马来亚。马来人受益于殖民者的庇护,华裔拥有自己的商业和社会网络,而印裔则是园丘和建筑业的廉价劳动力来源,尤其是公路和铁路建设。
庙宇为印裔工人提供了一个社区中心。庙宇还满足社区的精神需求和各种人生大事,如婚礼和葬礼。
一些大马人认为,这些“非法”庙宇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是因为执法不力。他们错了。庙宇问题现在成为大新闻,只是因为历届政府拒绝处理兴都庙问题。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如果您认为马来西亚有太多所谓的“非法”庙宇,那么这恰恰说明印裔在帮助奠定现代早期马来亚经济的基础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如果没有印裔的贡献,公路、铁路和港口建设以及橡胶园的成功将大打折扣。
那么,这些寺庙是如何被认定为非法的呢?说它们是非法的,只是因为建造这些庙宇的土地并不属于庙方。
1969年种族骚乱之后,随之而来的土著政治使印裔在教育和工作机会方面都处于劣势。1971年,为了纠正马来人在经济中的不平衡,制定了新经济政策(NEP),英资企业被政府关联公司接管,如国民企业有限公司(PERNAS)和国民投资公司(PNB)。再一次,印裔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
后来,在1980年代,前首相马哈迪热衷于实现工业化,并进一步加强土著扶持政策,如土著议程和国家干训局(BTN),但他也没有为印裔做出任何安排。
因此,当橡胶园被改造成住宅区和高尔夫球场时,许多流离失所的园丘工人流向城市地区,形成了印裔贫民窟,而那里则成了犯罪的温床。
印裔被迫流离失所的一个例子发生在政府为打造马来西亚行政中心布城而征收的园丘。
新行政中心是从以前的拉惹阿郎(Raja Alang)、巴冷勿刹(Prang Besar)、加略威(Galloway)和武吉巴冷园丘的土地上划分出来的。布城发展机构接管新行政中心后,没有为印裔工人制定任何计划,从而断送了一些工人的生计和家园。工人们被重新安置在龙溪的低质量组屋。许多人拒绝了。几十年后,印裔仍然承受着失去家园的后果。
2011年,时任国大党署理主席苏巴马廉声称,全国45%的犯罪案件涉及印裔。他说,他们为自己的族群感到羞耻,因为其他种族看不起他们。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印裔的高犯罪率问题,因为许多印裔既没有出生证明,也没有身份证,他们是无国籍人士。
许多淡米尔学校破败不堪,坐落在非法土地上且缺乏资金。一些兴都庙也建在不属于他们的土地上。
我们的政客不断地让印裔失望,他们把印裔当作“政治足球”,利用印裔来达到本身的议程。
兴都庙问题是一个马来西亚问题,影响到当今马来西亚的所有族群,因为历届政府没有尽到照顾被边缘化的印裔族群的责任。那么,昌明政府会帮助印裔吗?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