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玻璃市在冠病疫情之前,并没有今天的缤纷多彩,直至爆发疫情政府实施行动管制令,造就了玻璃市旅游景区的蓬勃发展。
其中一个最受国人,特别是爱打卡的时下年轻人欢迎的,就是玻璃市港口对面港的“彩虹村”,算是一个疫情前后有了大改变的渔村。自从它换上了七彩的新装之后,玻州多个旅游景点也有了“变身”的机会,也陆续漆了绚烂夺目的七彩,渐渐的,玻州就有了更多打卡点。
(拍摄:张洁盈)
7甘榜组成没分界线
说回“彩虹村”对面港,这是一个传统渔村,由7个甘榜组成,即甘榜峇鲁诗布朗(Kampung Baru Seberang)、甘榜丹迪亚(Kampung Tandiap)、甘榜胡绒丹绒(Kampung Hujung Tanjong)、甘榜登雅(Kampung Tengah)、甘榜诗布朗阿罗(Kampung Seberang Alor)、甘榜诗布朗再也(Kampung Seberang Jaya),以及甘榜布佬哥丹(Kampung Pulau Ketam),总共有184间房子。
有趣的是,这几个甘榜并没有界线之分,外人走入村里,眼里就只有一个彩虹村,根本不知道所在位置是在哪一个甘榜,只有村民才会清楚隔了一条小巷子,就是另一个甘榜。

当地大部分都是渔民,有小舢舨或小型的A级纤维渔船,只要天气良好,渔民每天都会出海捕捞新鲜的鱼、虾等海鲜,再回到岸上来卖,或者制成下游产品。
可惜,村民对环境整洁的意识不高,到处可见垃圾,尤其是一些沿海的高脚屋底下,满是垃圾。直至2020年杪,玻璃市王储端姑赛费祖丁与大公主端姑莎丽花法拉凯特丽娜父女俩突发奇想,希望可以改造这个传统渔村,所以发起了一项王室计划—玻璃市港口对面港改造计划。
七彩屋仍保留渔村古老特色
这项计划由玻璃市宗教及马来风俗理事会(MAIPs)以及端姑赛布特拉基金会主导,带领各个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学校机构、慈善团体等,分工合作用七彩缤纷的油漆,重新粉刷屋子,不过仍保留渔村的古老特色。

改造计划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这项计划花了数个月才完成,经过改造后,这座渔村焕然一新,变得更漂亮、更干净,也更有吸引力,村民也开始注重环境的整洁卫生,减少乱丢垃圾的坏习惯,有不少国内外游客喜欢到这里参观、拍照留念。

对面港成了人们口中的“彩虹村”,不仅是一个必到的打卡点,如今也列为玻璃市地质公园的其中一个景点。

方便游客闲逛游玩
推出大马版“嘟嘟车”
“彩虹村”都是狭窄小路,所以居民多数以骑脚车、摩托车代步,只有车型较小的汽车才能驶入内。
后来,为了方便游客在彩虹村内闲逛游玩,村民参考了泰国嘟嘟车的操作方式,也推出了大马版的“嘟嘟车”,不过在彩虹村,它被称为“choley”,是村民用三轮车改装的,架在摩托车上操作,小辆“坐列车”可载4至5人。

村民已制定路线,从对面港瑟马拉广场出发,慢慢一个一个甘榜穿梭,“坐列车”司机也是导游,会边骑边向游客讲解每一个甘榜的特色,以及彩虹村的由来,在特定的地点也会停下车来,让游客拍照打卡,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

7甘榜各有特色 小码头仍沿用
载着记者逛彩虹村的司机依曼说,当地有7个甘榜,每一个甘榜的缤纷特色各不相同,有专属“黄、蓝”的玻璃市色彩、13个州旗颜色的屋子、彩虹的七彩缤纷、国花大红花的庭院、九重葛花园等等。

他说,以前对面港往来玻璃市港口,只能靠着一座铁桥或者搭乘舢舨,直到后来才建成了适合车辆通行的高架桥,方便居民出入。

“更早之前,村民从港口或其他地方搭船来,都是在甘榜登雅上岸,这里有一座小码头,沿用至今,连已故拉惹端姑赛阿威、端姑赛布特拉,都曾在这里上岸。”
“彩虹桥”看日落
原先衔接对面港和玻璃市港口的铁桥建成后,村民就无需像以前那样,付费20仙至50仙,搭小舢舨渡过海口,不过这座铁桥已先后2次拆除重建,直至2012年因结构安全因素拆除,最新建成的端姑赛布特拉桥于2013年建竣,也配合彩虹村,而换上新装,成了著名的“彩虹桥”。

喜欢看日落的人们,都爱走上这座“彩虹桥”,观赏海港的夕阳西下。
特色叻沙不辣 小孩也适合吃
来到这里,岂能错过特色美食—玻璃市港口叻沙呢?!而且这款叻沙并不太辣,连小朋友也适合吃。
村民马兹兰告诉记者,当地数代人已习惯在早上出门前,把玻璃市港口叻沙当作早餐,果腹后才出门上班、上学,所以彩虹村的叻沙一般早上约8时就开卖,大约10时就卖完了。
吃叻沙必配椰丝角和虾米糯米卷
如果要享受当地人的吃法,他说,吃玻璃市港口叻沙必定要配上椰丝角(Spera)和香辣虾米糯米卷(Pulut udang),这才是正宗的吃法。
他说,椰丝角的外型看起来很像咖哩角,不过内馅是椰丝配黄姜、香料炒香后,包在酥皮里,不过折边要很细腻,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炸的时候才不会爆馅,一口叻沙一口椰丝角,特别香。

“虾米糯米卷也是配在叻沙汤里一起吃,无论是沾了叻沙汤汁的糯米卷,或是沾了虾米糯米卷的拉沙汤,味道都会更浓郁。”

玻港口有3款叻沙粉
叻沙摊贩玛芝娜解释,在玻璃市港口有3款拉沙粉,一款是普通常见的粘米粉制作,而当地也有细幼如米粉的蒸米粉(putu mayam),以及面粉制成的叻沙粉。

“粘米粉拉沙粉吃起来Q弹,蒸米粉则细幼容易吸附拉沙汤,面粉叻沙粉就更软、爽口,各有特色。”
“我们这里还有一个美味吃法—村民都是用手吃叻沙,这才是道地的吃法。”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