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内

|

我们

发布: 8:00am 30/03/2025

自律

诺阿兹曼

友族读华小

自律

诺阿兹曼

友族读华小

念华小学会严谨自律 诺阿兹曼:更理解其他族群

报道:胡耀森
摄影:黄冰冰

房屋及地方政府部秘书长拿督威拉

年龄:54岁(1971年生)

ADVERTISEMENT

小学:吉打南民华小(曾接受4年的华小教育)

我们/房地部秘书长的成长经历与华小教育的影响
诺阿兹曼的父亲在他10岁时离世,家人决定将他转学到离家更近的国小,也造成他无法实现父亲希望他学好华语并从商的心愿。

作为一名曾经就读华小的马来高级官员,尽管他已不再熟练掌握华语,但华小严格的学习风气深深影响了他,让他在公共服务领域中,始终保持高度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华小历经数十年的历史,是我国培育人才的重要摇篮,孕育无数杰出的人才。华小严格的风气也令人叹服,对毕业生产生深远的影响,锻炼学生坚韧不拔的求学精神。

秉持着这种精神,房屋及地方政府部秘书长拿督威拉诺阿兹曼自1996年投身公共领域以来,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对待上司和下属方面,都抱持严谨自律的态度。

小学时在多元文化环境的成长经历,也让他在面对不同族群的同事时,时刻以包容和理解的心态共事。

被父送入南民华小念书

7岁时,诺阿兹曼进入吉打南民华小学习,这是他父亲的决定。

“进入华小不是我的选择,而是父亲帮我决定的,因为那时候我才一年级,对如何选择学校根本没有概念。”

与华裔打交道 父福建话流利

诺阿兹曼的父亲是一名杂货店老板,店铺位于乡区,当地的杂货供应商大多是华人,他的父亲也因为经常与华裔供应商交流,而说得一口流利的福建话。

“我父亲的福建话非常流利,如果他开口说话,别人甚至误以为他是华人,而不是马来人。虽然他没有接受过华文教育,但因为有许多华人朋友,交往非常密切,所以学会了福建话。”

从小接触华人文化语言

在多元文化交流的氛围下,诺阿兹曼从小就接触华人文化与语言。

“小时候,我经常听到我父亲用福建话跟他的朋友交流。在吉打,福建话是常用的沟通语言。”

正因为如此,诺阿兹曼父亲希望将儿子送入华小学习,未来可以掌握华语,更方便与华裔供应商沟通,助力杂货店的生意。

我们/房地部秘书长的成长经历与华小教育的影响
诺阿兹曼向星洲日报读者问好。
华小离家远 父坚持接送

诺阿兹曼忆述,其实南民华小距离他的住家相当远,但父亲依然坚持接送他,从未感到厌烦。

“华小距离我家约6至7公里,而在当时的甘榜生活中,这段上学路程已经算是很远了,比起附近的国小,距离我家只有1公里。”

尽管如此,父亲依旧坚持接送他。当年家中并没有汽车,父亲每天骑着摩托车载他上下学,同时顺道向供应商采购杂货店的所需商品。

上学路程较远,诺阿兹曼在一年级时便开始培养胆量和自主能力,有时也会独自乘坐巴士上学。

“一年级的时候,父亲开始让我锻炼胆量,让我乘坐巴士上学,所以我必须在早晨5时30分起床,等到巴士6点多到达后,把我载到学校附近。”

10岁父逝世后转念国小

遗憾的是,诺阿兹曼的父亲在他10岁时离世,家人决定将他转校到离家更近的国小,造成他无法实现父亲希望他学好华语并从商的心愿。  

“父亲在我四年级时去世。由于通勤问题,我不得不转校到国小,这样方便我可以步行上学。”

“父亲的愿望是让我学好华语,将来帮忙经营生意,但我没能实现父亲的愿望,也没有从商,而是成了一名公务员。”

严谨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华小教育对学习的重视,令诺阿兹曼印象深刻。在他的记忆中,华小教师对学生课业的严谨态度,不轻易容许学生懈怠。若学生未能按时完成作业,后果就是被“藤条伺候”。

“华小的功课很多,我曾经试过从晚上做到半夜。当年,我无法向父母寻求协助,尤其是涉及华文的科目,只能靠自己摸索。有时候,我也会向送货到父亲杂货店的‘安哥’请教’。”

正是这段在华小严格的学习经历,培养了诺阿兹曼积极的求学精神,不仅增强他的学习能力,也为他日后的学业和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华小老师特别严格,如果没完成作业或做错作业,都会被鞭打手掌。但我觉得,正是这种学习环境,让我变得更加坚强。”

即使多年过去,他依稀记得被鞭打的经历。他笑言:“被老师鞭打的时候真的很痛,但我没哭,也不敢回家告诉父母,因为知道是自己的错,如果告状,反而还会被父母责骂。”

读华小经历鲜为人知

诺阿兹曼曾就读华小的经历鲜为人知,连在相同部门共事的房地部长倪可敏起初也对此事毫不知情。

一次偶然对话中,诺阿兹曼向倪可敏提起这段往事,随后倪可敏在公开场合分享,才被媒体报道。

难忘参加华语讲故事赛

诺阿兹曼至今仍会带孩子到他当年就读的华小,在学校篱笆外参观,向孩子讲述自己当年在华小学习的点滴。

他接受本报专访时,回忆起一段难忘的经历,他曾代表班级参加华语讲故事比赛。

这对当年的他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因为不仅要背诵故事内容,还要克服在众人前演讲的紧张。

“我记得在三年级的时候,老师选我参加比赛。比赛当天,有很多家长和老师在场,我站在台上用华语讲故事,要背诵整段内容,故事讲的是老虎与鹿,最终我拿了第二名。”

与华裔同学仍保持联系

在华小求学期间,诺阿兹曼也结识了许多华裔朋友,与同学们一起露营和爬山,通过这些课外活动,增进了与同学之间的友谊,培养合作精神。

上课期间跨越种族界限的友情也让他印象深刻,即使多年过去,他仍与部分华裔同学保持联系。

“每次回乡需要购买五金用品时,我都会光顾朋友的店铺,顺便聊聊近况。他的家距离我的甘榜不远,目前经营着几家五金店。”

还有另外一名老朋友,曾经是华小同学,但后来该名同学前往新加坡工作后,已有很长时间未见。

甘榜居民和睦共处同庆佳节

诺兹曼也特别描述自己甘榜,多元族群和睦共处的氛围。在佳节期间,甘榜居民共同庆祝节庆,互赠糕点,彼此维持良好关系。

“无论是巫裔、华裔还是印裔,大家的关系都非常亲近。在各族节庆期间,我们都会互送糕点,各族之间维持密切关系。”

华小成绩中等国小拿第一

在谈到自己的学业时,诺阿兹曼说,本身在华小的学业表现处于中等水平,转校国小后,成绩就稳居班上第一名。

在华小时,他的班级人数约30人,其中只有2名马来学生和1名印度学生,其余是华裔学生。

他还记得自己当年最喜欢的科目是数学和科学,并认为,虽然华语难学,但只要勤加练习,就一定能进步。

“在华小时,我的成绩一直排在第15或16名。对于我来说,这算不错了,至少没有垫底。”

“当我转校到国小后,在五年级至六年级期间,无论是年中还是年终考试,我的成绩一直保持第一名。”

他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他在华小接受严格教育,加上大量的作业,让他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能够更从容应对学业挑战,从而在学习中获得优势,得以名列前茅。

遗憾没机会讲华语已“生锈”

离开华小后,由于缺乏机会继续使用华语,诺阿兹曼对此深感遗憾,并认为,若能在小学四年级后继续保持掌握这门语言的能力,将会是他的一大优势。

他中学时期进入一所以马来学生为主的寄宿学校,那时几乎没有机会用华语交流,即便后来遇到华裔朋友,也惯于使用马来语沟通,渐渐地,华语的使用频率变得越来越少。

“当你长时间不使用一门语言,就会逐渐忘记它的词汇和句式,无法完整表达。记得我在四年级时,还能流利说华语,和华裔朋友交流没有问题。但后来,我只听得懂简单语句,已无法流利地说华语了。”

“如果经常练习语言,就会越来越好;一旦放着不管,就很快忘记。失去掌握这门语言的能力,对我来说,这是一大遗憾。”

如今他还是能听懂一些简单的华语对话,特别是语速较慢的句子。他打趣道:“如果有人在我面前用华语说我坏话,我还能察觉。”

开放包容对待各族官员

在政府部门工作多年的诺阿兹曼,秉持着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对待各族群官员。

他提到,他与各种族同事相处从未成问题,相信正是因为华小的背景,让他更能理解其他族群。

我们/房地部秘书长的成长经历与华小教育的影响
在政府部门工作多年的诺阿兹曼,秉持着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对待各族群官员。

“华校的教育背景对我来说是一种优势,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不同族群的角度,与各族群官员相处并没有任何问题,更容易理解他们。”

“我的特别事务官张荣宗是华人,我也能与华裔部长合作,完全没有任何冲突或隔阂。”

鼓励读华小掌握多种语言

诺阿兹曼亦鼓励家长将孩子送到华小学习,并强调,掌握多种语言能够提升个人的竞争能力。

他提到,自己的弟弟育有4个孩子,目前在马六甲接受华小教育,孩子们说华语非常流利,偶尔他也会和侄子们用华语交流。

“如果有机会,我也希望能继续学习华语,掌握更多语言是一种优势。”

他认为,无论家长选择华小还是淡小,这都是为孩子提供附加价值的选择。

“华小对课业严格要求,同时还能帮助孩子多掌握一门语言,对未来非常有利。除了英语以外,无论是去哪个国家,都有会说华语的群体。”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