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若欲实现教育改革,应汲取他国经验,以务实精神稳健推进,以人民福祉为最终目标,方能确保教育制度既能面向未来,也能立足本土,普惠全民。
ADVERTISEMENT
日前,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启动裁撤自1979年设立的联邦教育部。此举被其支持者视为“去官僚化”的胜利,强调地方政府应有教育主导权;但批评者警告,这可能削弱全国性教育公平机制,使弱势学生处于更不利的处境。事实上,保守派要求废除教育部已久,如今终于成真,在美国家长联盟等压力团体推波助澜下进入执行阶段。这项政策的出台不仅震撼美国国内教育体制,也提供身在马来西亚的我们一个反思教育治理与权力配置的契机。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美国的中小学教育直接受此政策影响,尤其是用于支援弱势群体的资源配置与监管机制。一旦裁撤教育部,相关的项目将失去统筹平台,进而陷入执行断层或预算缩水的窘境。更深远的变化是联邦与州政府间权力的再分配。取消联邦教育部意味着将教育权力完全交予各州政府。虽然这提升了各州的教育自主权,但也使得教育质量更依赖各州与地区财政能力。在美国,基础教育经费近一半来自地方政府的税收,导致教育质量在贫富地区间的差异更为显著。在过去,联邦政府拨款起到了平衡作用,但如今联邦教育机制解体,等同于放弃扶弱政策。这对农村与少数族裔社群而言尤具杀伤力,因为他们更倚赖联邦资助维持教育基本盘。权力下放若无公平机制佐助,将加剧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教育资源结构性不公,这将长远地影响国家人才分布与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与此同时,美国的大学已深受政策骤改的危害。联邦教育部不仅管理全国助学贷款与奖学金体系,还负责认证与监管高等院校,尤其是防范营利性教育机构滥用学生贷款。一旦裁撤教育部,贷款管理将分散到各州或私营机构,风险控制、违约率与诈骗问题可能激增。许多弱势群体依靠联邦补助完成学业,一旦制度真空形成,将重创平等高等教育机会。
特朗普此举,也引发我们对马来西亚教育制度的深层反思。我国实行中央集权模式,由教育部统一制定课程标准、统筹拨款与考试评核,确保政策一致性与国家认同。相较美国地方分权模式,大马在教育公平与普及率方面表现较好,小学入学率逾99%。然而,制度高度集权也抑制了地方创新与差异化教学的发展,偏远学校难以自主调配资源或设计特色课程。此外,虽然拨款集中保障了基本教育,但城乡、区域之间在设施、师资与教学素质方面的落差依然显著。高等教育方面,我国大学虽然受到良好监管,但在课程设计、国际化发展与产学合作上仍缺乏足够的自主性。大马可从美国经验中吸取教训,在确保教育公平的同时,逐步推动地方分权、强化校务自主,并引入区域性教育协调机制,以实现弹性中带有责任。
美国教育部的裁撤为全球教育治理带来强烈警讯。无论中央或地方模式,教育的核心价值必须围绕“公平、公正与可持续发展”。大马若欲实现教育改革,应汲取他国经验,以务实精神稳健推进,以人民福祉为最终目标,方能确保教育制度既能面向未来,也能立足本土,普惠全民。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