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极端

3天前
1星期前
(峇株巴辖16日讯)峇株巴辖李沈宗祠主席沈春勋促请政治工作者抱持更大的宽容心,并以国家大局为重,不应该针对一些商家无心之失的疏忽,煽动人民情绪而采取极端行动。 沈春勋昨晚在该宗祠庆祝李公灵佑侯祖圣诞千秋晚宴、祠员大会及颁发祠员子女奖励金联欢晚宴上说,政治工作者不应火上加油及煽风点火,尊重、包容、宽恕是每个国民要学会的精神。 “作为乡会宗亲组织,我们会积极推动和加强族群和谐共处议程,也有责任维护这个国家的安宁。 ” 他说,该宗祠每年举行两次祭祖仪式,即农历三月初七祭拜灵佑侯祖李公伯瑶圣诞千秋及农历七月二十五为沈公武德侯祖圣诞千秋。 “李沈两姓其实是谊亲,在唐朝初期,李祖公和沈祖公被派遣到闽漳平后,两人结拜为兄弟,往生后合葬在天宝凤山沈李公山,这合葬墓地现今仍存在,也成为福建漳州市文物保护区。” 他指出,该宗祠理事及青年团理事每次祖公诞辰都参与祭祖仪式,延续认祖归宗、慎思追远的传统,发扬先人智慧,承载华族崇尚礼仪、刻苦耐劳、敦宗睦族的美德。 “我们捍卫华族文化、教育和民俗节庆,让其世代传承,而乡会宗亲宗祠组织的保存是我们每一代人的责任。 ” 会上颁发奖励金给中小学组30名祠员子女。该宗祠教育主任沈清春报效全场奖杯,并捐出2000令吉给教育基金。 麻坡沈氏宗祠也捐献1000令吉给该宗祠教育基金。 马来西亚李氏总会总会长李荣丰主持开幕时强调,参与社团组织肩负历史重任,大家应抱持“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心态,才能真正体会使命与责任的深刻意义。 他从菜农的角度出发,讲述个人成长过程中,对社会的责任与挑战。 “菜农不仅是农田管理者,更是在农作物培育过程中不断探索、努力提升的追梦人。当面对气候变化、病虫害等挑战时,菜农不被困难压倒,而是以勇于挑战、敢于突破的精神积极面对。” 他说,菜农的工作不仅关乎个人利益,更关系人民的日常生活,同样的,大家在社团内都承担著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只有积极履行责任,实现个人价值及自我认可,才能体会“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重要内涵。
1星期前
3星期前
(昔加末26日讯)科学、工艺及革新部部长郑立慷表示,大马人的责任是确保国家继续秉承多元种族和互相尊重的文化,绝对不可让极端种族或极端宗教主义者有机会抬头。 他说,先辈当年成立马来西亚时的责任,是确保大马是一个多元种族和文化的国家,而我们这一代的责任则是维护先贤的创国精神。 他表示,身为大马人特别是华社一份子,我们绝对要秉承这股先贤创国精神,让各个种族和宗教和睦共处。 他说,国人必须要有责任感,以确保国家不会落入充斥极端种族和宗教主义者思维者的手中。 郑立慷昨晚为庆祝成立十二周年纪念暨筹募活动基金联欢晚宴主持开幕仪式致词时,如此表示。 他说,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和部长们在过去一年多到各国招商引资,而我国在去年批准的外资投额创下3295亿令吉的历史新高,预计在一两年里外资将来买地设厂聘员,刺激和带动国内的经济。 他表示,国家银行和经济专家都非常有信心,马币对美元汇率将在今年里恢复到4.5以下,因此吁请大家不要过于担心大马汇率。 义凤联谊总会总会长黄国良表示,该会创会目的除了加强会员间的沟通及联系,也提供各类文娱活动、提高会员对组织的认知。 他说,作为一个非政府组织及民间团体,该会筹集善款回馈社会,责无旁贷,并为政府负担部分社会责任。 他表示,我们希望在新的一年,政府能为人民实现所承诺的改革,推动系列惠民政策,振兴国家经济成长,以减轻人民生活压力。 他说,在面对全球经济激烈震荡下,令吉一再贬值和物价高涨,人民将面对更大困难与挑战,期盼团结政府搞好经济推动,以及各项转型及惠商惠民的政策。 筹委会主席马济强表示,义凤创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并于2012年成功注册为团体。这60年来走过风雨诚属不易,主要原因一是内部会员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其二是各界的慨慷出力,让总会茁壮成长。 上述两人的讲稿分别由该会总秘书黄龙和组织秘书刘保安代读。 出席活动者有该会署理总会长李惠思、总财政吕成华、昔加末中华亲善洗肾中心主席丹斯里陈孟通、署理主席拿督李煌治、彼咯区州议员陈宗、昔加末慈恩关怀之家顾问拿督斯里李家发、拿督徐来兴等。
1月前
1月前
国内近日最热门的课题就是杯葛,趋势没放缓的迹象,反而是走向“极端”的公审和肉搜形式,要通过网络舆论压力,强迫他人跟上杯葛风。 大马政府对巴勒斯坦与以色列战争已有明确表态,永远都是站在巴勒斯坦这一方。当杯葛行动开始的时候,许多人抱着“看戏”和“嘲笑”的心态去看待,认为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不过,现在看来,无论是送货员、大型外国企业、消费者、工作人员都开始感受到这火势越烧越大。 起初抱着“报复”以色列的暴行加入支持杯葛行为,要给那些被指支持以色列的企业颜色看,可是看到社交媒体的公审文,还有媒体报道的内容,杯葛行动已经跑歪,变成要求所有人站在同一阵线,不支持就会被贴上支持以色列的标签。 如今,网上甚至出现发动张贴和拍摄短片谴责在外国公司用餐的画面。钱掌握在消费者的手上,自己辛苦赚到的钱要如何花,真的不该由外人决定。
 吃和买自己要的东西,现在好像变成了错误,有人开始化身正义使者,对他人指指点点,要所有人根据一小撮人设下的标准行事。不听话,就要被谴责和肉搜,用网络制造压力,也等同于借刀杀人,制造更多社会对立,好像是杯葛行动中大家想要看到的结果。 想像某一个周末你和家人外出,家中的小孩闹别扭,一定要到麦当劳享用午餐,晚上你回到家打开手机,你可能不幸成为网络讨伐的对象。 我们也不能忽略送货员和打工一族所承受的压力,他们用自己的劳力来换取工资,有自己的生活负担,有家庭要照顾,真的需要强迫他们为了表示支持某个国家,而放弃自己现有的工作,不顾没有生计的后果?了解一些人抱着东家的工不打,可以选择到西家,可是现实中,换工真的有如此简单吗? 大家都有共同的目标,都不希望看到战争的发生,只是不解为何在反对战争中,有人故意要制造另一个网络战场,多一个战场就能解决当下的困境? 当社会少了同理心,多了一份仇视心态,认为没有按照剧本跑,就是有人故意搞对抗和分化,事实上这种心态和行为,才是真正分裂社会的罪魁祸首。
5月前
8月前
8月前
9月前
薪当尽处有谁知火焰尚未死 梦已醒时怕听说人事的凄凉 车尘十丈奔波在邯郸的衢市 不知主人在何处炊煮着黄粱 吴兴华〈宴散作〉共有四节,这是第二节。第一句取《庄子·养生主》中之“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指为脂之通假,即燃物之油脂。用油脂点燃柴薪,油脂很快烧尽,火种由柴薪传续下去,有谁知道其中真意呢?一朝醒来,心中火种未灭,年华却已逝去,最怕听到感慨人事凄凉的谈话,总会联想自身,过去不堪回首,未来一样不易。 人生匆匆,犹如黄粱梦般虚幻。一群人为名为利,奔波于闹市中。落魄困窘的卢生,自认学问不错,当官不成,靠耕田过活,一肚子牢骚。在邯郸客店遇道士吕翁,得一枕头。此时店主正做黄粱饭,卢生一躺即睡。梦里中进士,娶美妻,做宰相,平步青云,如意安详,子孙满堂。80岁后想退休,皇帝不让请辞,接诏书当天,卢生过世。一惊梦醒,自己仍然在客店中,店主所蒸黄粱饭未熟。悠悠人生,失固然可惜,得又如何?成败最后都是空梦一场。放下则好,放不下就郁郁寡欢。道理浅显,大部分人却诸事看不开,自筑愁城。 吴兴华中英文俱佳,典故运用拿捏从容。巫宁坤为他燕京大学同事,长他一岁,回忆录《一滴泪》和《孤琴》中,吴兴华都被提及。2014年9月又在《明报月刊》发表一篇题为〈一个天才的毁灭:吴兴华教授殉难四十八周年〉的文章。 1951年8月,巫宁坤抵达北京,学校安排住房不及,吴兴华住处二室一厅,邀巫宁坤一起。巫宁坤说吴兴华身材瘦长,面有病容,戴一副深度近视眼镜,终日手不释卷。二人一见如故。客厅有壁炉,初冬寒夜,在炉火前席地而坐,喝咖啡或喝酒:“不论他背几首古诗,或读几首他的旧作,无不让我感到满心的喜悦。” 几个月后“三反”运动爆发,被认为是“美帝国主义文化侵略堡垒”的燕大首当其冲,吴兴华被学生包围,要他站稳立场,靠拢组织。校长陆志韦器重吴兴华,视他为忘年交,二人常玩桥牌。陆志韦1952年3月被批判时,吴兴华在全校师生面前,“不仅痛诉自己如何长期为陆某的学者面貌所欺骗,而且讥刺老人家在玩桥牌时好胜的童心。” 极端时自认是正义化身 希望自己喜欢的作者或诗人白璧无瑕,无疑是阅读中潜意识取向。人生处处都是考验,巫宁坤所记,让我万般滋味在心头。1952年底,燕京、辅仁等教会大学停办,燕大外语系并入北大。吴兴华被任命为英语教研室主任,后又提升为副系主任,领导数十名教师,包括资深老教授如朱光潜、赵萝蕤、杨周翰、李赋宁等。 社会失序情况之严重,让人眼花缭乱。陆志韦唯一女儿陆瑶华也“大义灭亲”。她说父亲被蒙骗,失去人民立场,又指责父亲是“美国走狗”,她要帮他改正过来,不再欺骗民众。 1951年10月1日的《人民文学》中,老舍发表题为〈新社会就是一座大学校〉的文章,老舍描述批判大会对他的影响,面对万众一心的喊打声,他不由自主地加入群体。他的嘴和几百个嘴一齐喊“该打!该打!”刹那间成为另外一个人。“我变成了大家中的一个。他们的仇恨,也是我的仇恨。”他说不能也不该袖手旁观。“群众的力量,义愤,感染了我。”他号召和他一样文雅羞涩的人坚强起来,把温情丢开:“伸出拳头,瞪起眼睛,和人民大众站在一起”,不要对那些“在我们面前跪着,颤抖着的家伙们有所怜悯。” 极端时刻自认是正义化身,情绪被操弄后,无理性可言。语言学家林焘说群情激愤,高呼“打倒陆志韦”、“陆志韦必须坦白交代”,身在其中的陆志韦举着手,一起与群众叫喊。林焘最后被叫出来批判陆志韦,此事让他一生悔疚,他没有理由批判老师。但是吴兴华却来不及说忏悔的话。1958年轮到吴兴华面临苦果,被划为“右派”,文化大革命初期被活活整死,印证他诗中的“梦已醒时怕听说人事的凄凉”。 吴兴华长诗〈森林的沉默〉1937年发表在《新诗》中,主编周煦良为巫宁坤好友,多年以后不忘初读此诗的激动心情,周煦良不敢相信诗作者是16岁青年,说其作品“为新诗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一代天才,惨遭荼毒”,巫宁坤94岁时在《明报月刊》写纪念文章,提供第一手资料,充满惋惜之情,他说吴兴华的遭遇令人“椎心泣血”。
9月前
9月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