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储蓄

还记得人生中第一笔积蓄吗?是什么激励你开始储蓄? 科技产品日新月异,流行元素、快餐文化充斥生活各层面,导致青少年面临来自同龄人的消费压力,对未来的积蓄规划也没有清晰的方向。不但如此,缺乏金融知识和管理技能也可能让他们对“储蓄”无从下手,种种挑战使培养储蓄习惯变得更艰巨。 据保诚集团的调查显示,千禧一代(Millennials,1980-1990年中期出生者)的应急储蓄意向最高,其中约74%有储蓄习惯,超过Z世代(Generation Z,1990年中期至2010年初期出生者)的49%。 对时下青少年而言,若父母供应充足、生活需求已得满足,储蓄,还应该吗?他们又是否知道,为什么而储蓄? 【动力青年‧你说】 Brandon (16岁) 储蓄不难 平时到学校上课,妈妈会预备早餐让我在休息时间享用,并不会给我零用钱。若是需要额外费用,比如杂费、购买作业本等,她会另外再给我。每个周末,我与朋友外出活动,也会得到15令吉“午餐费”。我并没特意规划储蓄,而是将用剩的钱存进扑满里。 从小,父母就为我开设银行户头,协助我存钱,比如新年期间收到的红包,都在银行里。我认为储蓄很重要,毕竟拥有足够的金钱,可以得到想要的物品,也可以为升学打算,甚至可以应急。我曾用这些钱去健身、与朋友外出消费等。有时受广告“诱惑”,也会想购买现时流行而我有兴趣的物品,比如游戏中的“皮肤”。 为了学习更妥善地管理金钱,我曾参加理财营,学习理财,善用金钱。我认为储蓄并不困难,如今科技发达,上网学习也是可以的。 顾愈林(15岁) 为存钱有时选择不吃 我家庭经济状况较吃紧,爸爸平日辛苦工作养家,加上要养育4个孩子,也不会定期给我们零用钱。通常,我一周有两或三天可以得到5令吉,下课时在食堂买早餐吃。有时候,我选择不吃,将钱存进扑满里。 我会用储蓄起来的钱购买喜欢的美食,比如:甜点、珍珠奶茶、巧克力等。有些朋友会追求流行物品,但我没兴趣,不会受影响。 我对于储蓄并没有目标,可以储蓄多少就多少。有时候,爸爸工作陷入瓶颈,家里急需用钱,我会将储蓄交给妈妈购买日用品及食材。妈妈曾教导我怎样将钱存入银行,但我目前并没有银行户头。 我希望善用这笔储蓄,将来去到大学不需要依靠父母给生活费,也希望能去国外旅行,体验当地文化。 美恩(15岁) 假期打工赚钱 我近期才养成储蓄习惯,以往是钱用完了再向父母拿。平时,妈妈会为我预备早餐带到学校,并不会给我零用钱。但有时需要,比如购买作业本、文具等,我会开口向爸妈拿。 升上中学后,我趁着假期出去打工,一日能赚约25令吉。妈妈嘱咐我别乱花钱,也协助我将赚来的钱存入银行。我通常用这些钱缴付电话费,这样就可跟朋友聊天、上网等。另外,我也会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与朋友逛街游玩、打游戏等,也会购买游戏模型。 我身边一些朋友会追随潮流,像购买小红书上看见的化妆品、衣服等,但我认为每个人有自己的喜好,因此不会随波逐流。 储蓄很重要,学校也应该教导有关储蓄的知识,让更多青少年学会储蓄。除了可以为将来的升学计划做准备,家里有急事时,也可以应急。 【动力青年‧我听见】 学会“吝啬”一点 储蓄是为将来预备,然而,现代社会提倡“YOLO”主义(You Only Live Once——活在当下),存钱的动力往往是为了获得想要的物品,让生活更快乐。年轻人储蓄,可能是想买喜欢的衣服、首饰、鞋子等,又或者消遣娱乐,放松自己。这有错吗?答案因人而异。 在日本留学至今三年,我发现日本人都很“吝啬”。怎么说?日本人的餐厅里几乎都能分开付款,也就是AA制。大家饭后都会到收银台前,排队付上自己的饭钱。这个行为不只限于学生,从情侣、白领工作人士、家庭主妇,甚至退休的长者,都似乎毫厘必究,很少见过主动买单的人,这似乎是日本人的一种节俭观念。在我们眼中,这可能小气或是很抠,但正是因这样的生活习惯,让日本人对节俭有很强烈的观念。 日本人会将每日开销记录在记账本或手机应用程式,以确保知道自己将钱花在哪里,坚持储蓄习惯。我来到日本后,也开始使用这款储蓄手机应用程式,方便记录每天的开销,确保自己有储蓄。我想,凡事有利弊,但不妨向日本人学习“吝啬”一点,才能把自己拥有的钱财储蓄下来。 另外,有关青少年所提到的“应急”,事情需要更具体。举个例子,储蓄若是为将来升学打算,可先了解是否要在本地大学就读或出国留学,再计算自己想念的科系之费用、每月大概所需的生活费。当然,这只是初步估算,毕竟货币汇率将随着时间、经济状况、通货膨胀等因素而改变,但至少能让我们知道“急事”所需的费用,帮助我们更具体培养储蓄的好习惯。 想买的,是否真的需要? 我发现许多年轻人都“活在当下”,先满足当下的欲望,再来想是否储蓄。但若遇到紧急事件,急需用钱,那怎么办?这也是为什么购物平台上的“先买后付”(Buy Now Pay Later)很受欢迎。比如一架1000令吉的电视机,购物者的想法可能是,1000令吉在一年内分期付款,一天只需付费2令吉多“很便宜”,就买了。不但如此,“先买后付”比申请信用卡的程序更容易,青少年若是只注重满足当下,长大后很容易就跌入这种“陷阱”,一不小心还可能成为另一种“卡奴”。 据我观察,如今城市孩子大多来自双薪家庭,父母所给的零用钱充足,否则也会准备食物让孩子带到学校。其实,父母灌输孩子的金钱概念很重要。我曾观察身边的朋友,发现到不同的家庭现象。朋友A常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渐渐地,孩子对金钱的概念薄弱,东西也时常乱放、乱丢;反之,朋友B的孩子若有要求,他会协助孩子付一半费用,并教导孩子假期打工、存钱,自行支付另一半费用,而孩子也更珍惜“努力”得来的东西。 回想自己中学时,曾为了拥有自己好看的照片,决定购买一台相机。为了达到目标,我学习节制与储蓄,带了妈妈预备的饭盒到学校享用,就不到食堂“加料”买喜欢的炸鱼丸。有时候买椰浆饭,也不加鸡蛋、炸鸡等配料,够吃就好,毕竟这些小费用累积起来会成为一笔“可观的数目”,而满足“短暂的快乐”只会让我们距离目标越来越远。 最终,我确实买了一台相机,却发现虽然可拍出各种美照,但无法为自己拍照,达不到我最初购买的目的,于是将相机卖了——青少年必须考虑的是,自己想买的,是否真的需要? 相关报道: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采用体验教育 活动中学习,实践中成长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后浪袭来:Z世代如何撑起饥饿30自办营 【《学海》少年/名人推荐】引领潮流的精神
5天前
2月前
e对管理金钱有了自己的观念,该存时要存,该花时要花,我开始下一步:给他零用钱。5岁的小孩要什么钱呢?好像不太需要。 去年9月,麦当劳和Hasbro游戏公司合作,推出了8款Hasbro旗下的桌游玩具。玩具是缩小版,规则有所不同,而其中一款就是“Monopoly”。简化后的Monopoly很简单:掷骰子(用纸卡折成的骰子)、按号码跳格子,落在哪个格子,就收取该格子的地皮;收集最多地皮的是赢家。 对此游戏,e不论是自己玩,或是和我玩,都玩得不亦乐乎。e喜欢玩的原因可能是他喜欢掷骰子吧,而我不抗拒是因为我无需动脑筋,轻松陪玩。 玩腻了缩小版Monopoly,想想不如玩真正的Monopoly。那就是妈妈我自投罗网的开始。记得小时候,最快乐的游戏时光就是和我姊玩香港版的“百万富翁”,香港的窝打老道、皇后大道等自那时就深植脑海,永难忘记。我姊很喜欢数钞票,虽然那是玩具纸钞,可她数钱时双眼格外炯炯有神,10根手指头简直是一台数钞机,而如今,她仍爱数钞票,毕竟她是一名商人。 我的用意是想让e知道什么是买卖,如何管理钱等等。在我孩童的年代,5岁学习认识金钱算早,当时的消费不过是一根冰棒、一块豆沙饼,但现在的孩子并没有那么简单了——e会用我的手机上购物平台,选一件他喜欢的衣服,加入购物车,然后叫我付款。我常得教育他实用与否、值不值得的道理,打消他企图网购一只狗的念头。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4月前
4月前
4月前
6月前
6月前
7月前
8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