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下载App
下载App
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牛车水

2月前
(新加坡6日讯)从医近50年,精通中西医的老医生卢康龄日前因肺炎逝世,享耆寿92岁。他生前不仅为贫困居民义诊、不忍私会党员被砍没人救而伸出援手,还是新加坡早一批义务军医。 《新明日报》报道,卢康龄1931年在新加坡出生,父辈来自中国广东省的西江市。他在二战期间见证了人民的苦难,立志要帮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因此战后重回学校,并在老师和雇主的帮助下,申请进入医学院攻读西医。毕业后,他于1959年在牛车水戏院街开设西医馆“康龄药房”。 他也是新加坡最早的一批志愿军医。新加坡武装部队成立初期缺乏医疗服务,于是卢康龄在70年代响应政府号召,成为志愿医生,之后被授予上尉军衔。 卢康龄完成军训后经常随军看诊,包括陪同军队野外受训,1991年于军中退役,服务了20年之久。 他的长子卢毅能日前在灵堂受访时说,父亲患有肺炎,加上年老身体逐渐衰弱,8月1日凌晨在医院离世。 他说,父亲在牛车水算是传奇人物,居民都非常敬重他,就连当年的黑白两道都敬重他,因父亲算是最早在牛车水开西医馆的医生,加上懂方言,又精通双语,与所有居民沟通都无任何问题。 “当年有许多穷苦病人囊中羞涩,但父亲却不计得失为他们看诊,其中有不少得了肺结核的苦力,父亲分文不收就上门医治,事后病人都送鸡蛋来感谢他。” 卢毅能说父亲医者仁心,一视同仁,不论任何背景都会尽力医治。当年有私会党员火拼被砍伤,抬着血淋淋的伤者来到诊所,父亲不忍见对方受伤,答应出手帮忙。 他指父亲过后未停止进修,而是继续到台湾学习针灸,加深在中医方面的造诣,造福了更多病患,直到约2000年因年迈才退休。 生前身体力行    4子孙也行医 卢康龄生前身体力行,4名子孙也在他的影响下,走上行医路,一门多杰。 除了长子卢毅能是医学教授,其女儿卢慧洁、孙子卢立仁、孙女卢婉婷皆是医生。 媳妇林丽云表示,“我们一家有外科医师、精神科医师、麻醉师,大家从医都离不开家翁的影响。” 孙子卢立仁也说,爷爷从小言传身教,本身成为医生,都是因为爷爷的教导和鼓励。 
2月前
(新加坡12日讯)狮城街头小吃炒栗子成了夕阳行业,在牛车水炒栗子超过30年的小贩们感叹,年轻人不吃炒栗子,摊位请不到员工,他们只能独自经营,未来恐无人延续这个行业。 不久前一名62岁的陈姓炒栗子摊贩因在2019年至2023年之间,在全岛共19次无执照贩卖炒栗子,而被罚款2万7600新元,案件在坊间掀起关注,也让人们再次聚焦这个行业。 营业超过20年的炒栗子摊贩杜先生(68岁)告诉《新明日报》,他也曾无执照卖水果,后来转卖炒栗子,如今在牛车水以每月3000多新元租摊位,一年花195新元申请熟食执照。 他透露,如今炒栗子行业已逐渐没落,许多同行不是离世,就是退休了。由于请不到人手,他独自经营档口,365天仅农历新年休息3天。 “七八零年代最多无执照小贩,牛车水一条街有10多档卖炒栗子,1公斤卖5至8新元。早年做街头小贩最容易养家糊口,没有租金,还可以薄利多销。现在教育水平高,愿意当小贩的人越来越少,炒栗子又累又热,谁要接手做?” 他说:“现在仍有无执照小贩在外面跑,但政府抓得严,他们在一个地方停留约一个小时,就要换地点,速战速决。” 在牛车水持执照营业超过30年的栗子摊摊主高女士(75岁)说,虽然没有执照的小贩可以便宜卖,但没固定地点,顾客很难再次光顾。反之,持执照经营的档口地点固定,可累积稳定常客。 “我们现在靠常客和游客,年轻人很少吃炒栗子,懒惰剥开。生意不如从前,请员工会亏本。” 受访公众:来牛车水必买炒栗子 受访公众感慨,炒栗子越来越少见,来牛车水必买一份。 行政人员林美玲(43岁)说,父母喜欢吃炒栗子,她每次看到有人卖就会买一份。 “以前250克卖两三新元,现在500克卖10多新元,贵很多,所以我较少买,路边摊位也比较少见了。” 司机张利忠(60岁)则说,炒栗子是他回忆中的街边小吃,有时想吃却找不到,他每次来牛车水就会带一份回家,如果以后没得吃会很可惜。 以前卖30公斤    如今只卖10公斤 相较于疫情前,栗子成本如今上涨20%,加上天气热买气减,供应商也从早期的10多家减剩一家。 杜先生指出,尽管牛车水的游客人潮已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但游客购买力不强,他每日平均卖出10公斤的栗子,勉强维持营业。 “进口栗子的供应商只剩一家,栗子成本涨,所以我涨价1新元,从每250克卖5新元增至6新元。疫情期间,我一天卖不到5公斤,幸好政府给津贴。” 高女士说,珍珠百货商场小贩中心暂闭装修,导致人流减少,档口生意也受影响。 “防疫措施刚放宽时,我一天可以卖30公斤的炒栗子,现在只有10公斤左右。天气热,很少有人特地下来买,但我还是会继续做下去。”
4月前
8月前
(新加坡19日讯)新加坡牛车水农历新年倒数活动主办方,今年改在当地万达街停车场旁的牛车水广场燃放56串高3公尺的鞭炮,并是2020年以来首次燃放鞭炮。 时隔3年,大年初一零时零分,爆竹声将再次响彻牛车水街头巷尾。不过,基于安全考量,现场将不会燃放烟花。 牛车水节庆筹委会联合主席白清富答复《联合早报》询问时说,新春倒数派对将在靠近住宅区的牛车水广场举行,因此今年不会有烟花汇演。 他说:“但是,公众可以期待新春鞭炮的回归,这是牛车水2020年以来首次燃放鞭炮。” 他表示,主办方今年会燃放56串鞭炮迎接兔年,每串鞭炮高3公尺。 据悉,鞭炮会在牛车水广场和佛牙寺毗邻的万达街露天停车场燃放。 据停车场张挂的告示,这个停车场会在1月21日早上6时至隔天凌晨2时关闭。 2021年,受冠病疫情影响,农历新年没有举办任何倒数活动,不放烟花,也不放鞭炮,以免人潮聚集。 那也是2003年以来,牛车水第一次停办大型的农历新年庆祝活动。去年,牛车水也因疫情关系,没有举办倒数活动。 疫情前,农历新年倒数活动都在当地新桥路和余东旋街一带举行,在那里搭建舞台,除夕夜关闭部分路段。 今年主办当局一改往日安排,倒数活动将在牛车水广场举行,规模会较小一些。 白清富之前说,新加坡刚刚步出疫情,主办方希望先以较小的规模重办农历新年倒数活动,而早前国外发生的踩踏事件,主办当局也把安全纳入考量。
9月前
9月前
1年前
1年前
(新加坡19日讯)有留学新加坡的学生,指牛车水是全岛最“脏乱差”的地方。当地小贩则指出,周末人潮太多,清洁工人来不及收拾,才会看起来比较脏乱。 一名相信在当地留学的外国学生,在TikTok上传一段熟食中心附近遍布垃圾的短视频。视频显示,小贩中心的桌上有许多没人清理的碗碟,不少纸巾、塑料杯子、口罩等被扔在桌底和四周,连牛车水地铁站出口的阶梯,也留下多个塑料杯,显得十分脏乱。 视频的末端打上一段文字,提醒游客与游子别乱扔垃圾。他说:“大家在国外多多注意自己的素质。” 《新明日报》记者今早走访珍珠坊与附近熟食中心时,现场环境干净,与视频里的情况有出入。 常到该处用餐的黄女士(35岁,美容师)说:“周末这里的人比较多,所以才比较脏, 尤其到了晚上,无人清理和堆积的碗碟更多。” 附近店员杨晶苹(30岁)不时会到来打包食物,她说发现那里最近真的比较脏。 卤菜店店员(方光来,32岁)则指出,条例放宽后,更多食客会来这里。 “以前10点半就要关门,我们会赶人走。现在情况是人家走一桌,我们才能收一桌,尽量保持干净。” 清洁工年纪大 人手也不足 在熟食中心的川菜摊助手余先生(52岁)说,这里的清洁工年纪较大,人数也不多,因此到了周末清洁工负荷不来,小贩中心才会显得比较脏。 “洗碗、扫地都是由他们负责。我们会帮忙收拾碗碟,毕竟清洁工也有一点年纪。” 商场联合会会长: 考虑增聘清洁工 珍珠百货商场联合会会长谢赛英说,注意到珍珠百货商场与熟食中心里外的卫生情况,而小贩中心会考虑增聘清洁工。 除此之外,她也指已经联系当局,希望当局可协助处理熟食中心周围的清洁卫生问题。      
1年前
(新加坡5日讯)疫情下的牛车水一带,目前有超过50个店面或摊位空置或未开业,但随着当地的防疫措施大松绑,加上40%的摊位租金回扣,有业者看好前景进驻。 过去两年多来,位于旅游区的牛车水宝塔街、史密斯街和丁加奴街一带商家的生意,因疫情受重创。 为了吸引更多商家入驻,牛车水商联会之前为独立摊位推出优惠,不但允许短期租赁,入驻的租户可在8月26日前享有40%的租金回扣。 随着防疫措施大幅度放宽后,《新明日报》记者昨天走访发现,粗略计算仍有超过30个独立摊位、20个店面空置或未开业,不过据观察,一些空置的店面放出广告牌招租,一些则在进行装修,相信是已被租下,正为开业做准备。 原本就在牛车水一带经营甜品店的马杰(40岁)刚向商联会租下一个靠近牛车水大厦的独立摊位,目前准备开业。 “游客陆续回流,我趁还有租金优惠时租下摊位,看好它未来的发展。” 马杰指出,自己租下的摊位就在疫情前旅游巴士会停靠的地方。 同样因为看好牛车水旅游区前景的高金山(40岁)去年12月在宝塔街租下一间店,与自己另两位好友一起合伙开餐馆,从打工仔升级当老板。 “去年刚开店时,本地尚未大松绑,头几个月生意也有亏损。但随着回头客帮我们在社交媒体宣传,加上本地放宽措施,陆续有印尼、韩国等地的游客光顾,生意如今已经能够持平。” 即使面临本地租金、人工费的上涨,他对未来的前景仍感到乐观。 礼品店老板:游客回流三成 生意终有起色 礼品店老板两年多每月亏超过5000元(新币,下同),感谢业主给予租金回扣加上如今游客回流三成,生意终有起色,得以撑过困境。 在丁加奴街经营纪念品店二十多年的张大川(50岁)表示,苦撑两年多,总算近来生意较之前上涨30%。 “我们的租金一个月要五位数,若这两年没有政府和业主的津贴和回扣,我们难以撑到今日。” 他表示,为了节约成本,他如今还不打算请员工顾店,一切亲力亲为。“现在还可应付,以后若生意完全恢复再考虑。” 同样经营礼品店十多年的李女士(52岁)则表示,自己过去两年多每月亏约5000至6000元,直到现在每月还至少亏超过千元。 “我当时没有想过要把店收掉,因为我这么多货品,要租仓库存放也不便宜。”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