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〡北京滑铁卢英格兰称冠 大马双子星征服国标舞界奥斯卡


报导:李玉萍(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ADVERTISEMENT
(新山12日讯)从在中国的北京滑铁卢,到于英国的英格兰称冠,大马双子星征服舞界奥斯卡!
被誉为“舞界奥斯卡”的英国《帝国公开锦标赛》(Imperial Open Championship)于今年9月在英国英格兰的克劳利(Crawley)举行。18岁的金芷婉(Tiara)与舞伴辛伟森(Sam)从26对顶尖选手中脱颖而出,勇夺19岁以下组冠军,并闯入业余新秀组前12强。这对分别来自马来西亚柔佛与森美兰的国标舞拍档,以勇者无惧的气势征服世界舞台,让大马的名字首次在国标舞最高殿堂闪耀。

对这两名年轻舞者来说,这场胜利不仅是荣耀,更是一次从挫折中重生的见证,就在半年前,他们还在中国北京的赛事中止步初选;半年后,他们在英国上演漂亮反击。
两人在接受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的电访时,侃侃而谈他们的舞蹈世界和梦想,也回顾过去的挫折点滴。

来自新山的金芷婉告诉记者,她5岁开始学芭蕾舞,至9岁转向拉丁舞。而当初想学,只是因为被那件缀满亮钻的舞衣吸引,后来才发现,令自己真正着迷的不是华服,而是舞台上自由奔放的感觉。
她说:“我喜欢拉丁舞,因为舞步充满热情,也能让我表达自己。”。

性格独立的她在家中排行最小,上有三名兄长;过去几年,经常往返新山、吉隆坡与芙蓉三地学习、教课与比赛,最忙时曾经一个月没回过家。
她坦言,北京赛原本信心满满,却意外在第一轮就被淘汰。
“那时真的很难受,但我学会往好的方向去想,找出问题,再努力改进。”
半年后,她与辛伟森携手出征《帝国公开锦标赛》,凭稳定与张力兼具的表现成功登顶。
“听到宣布成绩那一刻,我激动得流下眼泪,脑海中闪过这些日子苦练的画面。”

来自芙蓉的辛伟森,自小性格外向、爱动,对音乐有强烈敏锐度,7岁开始学舞。
“但也因为过于好动,一度被学校归类为“过动儿”,还把我送进辅导班。”
他笑说,自己爱上跳舞,其实是因为“爱耍帅”,尤其跳起牛仔舞时,总觉得自己最酷!

对于这次赢得漂亮一役,辛伟森说:“我其实早有预感这次会赢,所以在成绩公布前,已经打视频回家“报喜”,让全家人见证我们的颁奖仪式。”
他笃定表示:“我们去,就是为了拿冠军的!”

他也透露,为了英国的比赛,他特别调整作息与饮食,晚上6时后不进食,只为维持最佳体态。
谈到比赛现场,他语气兴奋:“那里的观众特别热情,会跟着音乐一起动。我觉得自己也感染了他们,不只是比赛,而是在享受舞蹈。”
“北京那场比赛对我们是一个打击,也是一面镜子。”伟森说:“我们意识到舞池空间大、评审多,就必须让动作更有爆发力。”
“那次跌倒让我们更有方向,也更懂得如何准备。”

两人自12岁在吉隆坡结识,当时因上同一堂课而被老师编成一组。3年后正式搭档出赛,一路南征北讨、屡获佳绩。如今,“Sam & Tiara”组合已是大马国标舞界最具人气的新生代拍档之一。
他们曾远赴俄罗斯、哈尔滨、泰国与新加坡参赛。今年6月,在新加坡《巴拉瑞国际锦标赛》(Ballare International Championship)上,他们在业余组中击败成年舞者,勇夺亚太区冠军。

两人皆决定,于今年考完大马教育文凭考试后,暂缓升学,全职投入舞蹈训练与教学。他们也各自在家乡开办舞蹈班,凭实力“以舞养舞”,为梦想自给自足。
伟森笑言,跳舞让他变得更自律,也更成熟。“我学到的最大课题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愿面对。”
金芷婉则说:“我喜欢比赛,因为比赛能让我知道努力的方向对不对,也能看见自己能走多远。
在日常相处中,伟森形容两人都是“硬脾气”,常会有意见不合的时候,但芷婉多数会听他的。
芷婉笑着反驳:“那也不一定,有道理的话我才听!”

尽管常常斗咀,但两人一致认为,沟通与信任是合作的关键。比赛后最简单的庆祝方式,就是回家一起吃泡面。
他们也感谢父母一路支持,无论风雨,总愿意载送他们上课与练舞。

导师黄耀辉(33岁)受访时说,芷婉与伟森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从一次次跌倒中累积出来的。
他说:“我见证他们在北京滑铁卢后,舔干伤口再披甲上阵,他们的进步,是因为愿意反思、修正、再尝试。”
他形容两人天生就是“舞台的孩子”,表现欲强、反应快、也敢挑战权威。

“马来西亚舞者过去普遍比较保守,动作略显迟疑,但这两位年轻人有叛逆精神,也有勇气去表达。”
他笑称,虽然两人还年轻,但舞艺与心智都超越同龄人:“他们已经活出了漂亮的18岁。”
对于学生在英国夺冠,他既惊喜又感动:“这证明马来西亚可以!他们的表现获得18名国际评委一致认可,堪称超水准,大马国标舞终于能站上世界舞台。”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