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6日讯)新加坡国立大学心脏中心高级顾问医生陈淮沁教授指出,数据显示,三分之一的死亡病例是由心脏病和中风引起,而将近一半的病患没有在“黄金三小时”就医,每延误就医一小时,死亡率就会相对增加10%。
他说,新加坡每天平均有34人心脏病发作,有40%的病患在没入院之前就已逝世。根据新加坡国大医院调查,只有55%的心脏病患者是在3小时内入院求医,近乎一半是超过“黄金三小时”才接受治疗。
ADVERTISEMENT
《新明日报》报道,陈淮沁教授昨晚参与城市阅读节“三十载与冠心病斗争之路”讲座时,透露上述数据。
陈淮沁说,再灌注疗法是心脏病和心梗突发时的最佳疗法。临床经验显示,支架介入术的血管开通率达95%,并能把死亡率减至10%以下,但手术需要及时进行才有效,尤其是在病发的“黄金三小时”。
陈淮沁也在讲座上呼吁高风险人群及家属,病人出现心脏病症状后应当即拨打“995”呼叫紧急救护车,不要自己开车或是搭乘其他交通工具,这样可更快得到救治。一旦确认是急性心梗,可先远程通知医疗团队,在病人入院前就准备就绪,争分夺秒为病人争取最佳治疗效果。
陈淮沁自2009年起就倡导以更有效的程序,协助新加坡医院缩短“就诊到球囊扩张”(door to balloon)时间,如今国大医院的“就诊到球囊扩张”达42分钟,比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90分钟要迅速许多。
每年3千起院外心脏骤停病例 七成发生在家里
新加坡每年有3000起医院外心脏骤停病例,七成是发生在家里,少过一半有目击者施予心肺复苏法(CPR)。
陈淮沁说,正确和及时的CPR能够恢复病人30%的心脏血流量,短时间内足够维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存活。如果不及时抢救,患者就会因此丢命。因此,心脏骤停的5分钟黄金时间内,及时对病人进行CPR和体外除颤器(AED)施救至关重要。
陈淮沁指出,新加坡数据显示,当地每年会发生3000起心脏骤停,平均每天就有5至10起。其中70%心脏骤停发生在家里,20%则在公共场所。
发生在公共场所的心脏骤停者当中,近90%发生时有目击者,相较之下在家里发生的,只有少过一半有目击者。因此,心脏骤停发生时,在公共场所获心肺复苏的几率大约是在家里的三倍(60%),生存率更高了20%。
20240526_141202_sm04 陈淮沁教授分享许多跟心脏疾病有关的数据和建议。(新明日报图)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