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发布: 3:20pm 07/10/2021

潮汕

甘蜜

潮汕

甘蜜

《甘蜜与华人文史》第六场线上讲座 | 聚集河口营运甘蜜 潮汕人在狮城开枝散叶

柔: 《甘蜜与华人文史讲堂》第六场:甘蜜的经营与新加坡潮来潮往留潮迹
新加坡河口的驳船码头,曾是新加坡转口贸易的中心,潮汕人经营的甘蜜、土产也在此进行收集、转口。(萧开富提供)

(新山7日讯)19世纪至20世纪初,大批人从中国原乡和印尼廖内群岛到新加坡经商、谋生,促使新加坡河口南北岸成为潮汕人的聚集地,也影响了潮汕的信仰、民生、习俗在新加坡的发展和延续。

祖籍潮州潮安的新加坡文史工作者蔡美娥于日前,在新山中华公会辖下西北区联委会与新纪元大学学院东南亚学系联办的《与华人文史讲堂》线上讲座第六场次,主题为《实叻之潮来潮往留潮迹》讲座,讲解潮汕人在新加坡发展的事迹时如此指出。讲座主持人为李国樑。

ADVERTISEMENT

柔: 《甘蜜与华人文史讲堂》第六场:甘蜜的经营与新加坡潮来潮往留潮迹
1825年,新加坡河南岸甘蜜种植区(绿色标签)与华人聚落(黄色标志)。(萧开富提供)
蔡美娥:粤海清庙是心灵寄托

蔡美娥以“实叻”即新加坡的旧地图指出,新加坡的原始森林地段因港主制度的关系,在19世纪初至中叶,有许多潮汕人港主开发港脚如陈厝港、曾厝港、蔡厝港等开拓成甘蜜园,潮汕领导人佘有进更是当时的甘蜜大王。

她说,潮汕人从中国原乡和印尼廖内群岛移民至新加坡谋生,其中定居在新加坡河口南北岸,由潮汕人甘蜜商从柔佛、印尼引入的甘蜜块,也在新加坡河口进行转口贸易,同时潮汕人开设的土产店、新加坡河口华族经营的船舶业等,为新加坡河口两岸成为世界繁华的都市之一奠定基础。

蔡美娥表示,位于新加坡菲利普街的粤海清庙,是潮汕人在新加坡创立最早庙宇。该庙的主神天后圣母及玄天上帝,都是护佑航海人的神明,因此粤海清庙的命名,有着“粤”代表广东省、“海清”代表广东商民、移民远渡重洋,希望神明护佑海水犹如有如清澈的水般无大风大浪,船舶平安抵达新加坡。

她指出,除此之外,新加坡潮汕人的组织如义安公司也曾在粤海清庙旁设立会所,现今义安公司是新加坡推动教育,公益的重要华团之一。

柔: 《甘蜜与华人文史讲堂》第六场:甘蜜的经营与新加坡潮来潮往留潮迹
粤海清庙,象征广东省人士希望神明护佑,海不扬波,平安抵达新加坡。(萧开富提供)
潮州歌谣唱出番客辛酸

蔡美娥根据收集新加坡国家档案馆和报馆的旧资料和图片,清晰解释新加坡河口的潮汕人经营的商店分布和民生课题,如潮汕人聚集的旧巴刹位置、潮汕美食、地名的潮州俗语、医疗所、端蒙学校的创立历等等。

她以自身是潮州人,也能说流利潮州话来在线上传唱潮州过番歌谣,这些歌谣,大多体现潮汕先民在原乡生活艰辛,为了生活,被迫只身渡海,来到未知的新加坡,面对陌生的环境,为人做苦力的无奈和悲伤,如“断柴米、等饿死。无奈何、卖咕哩”,家人送过番客的离别心情,如“一溪目汁一船人,一条浴巾去过番,钱银知寄人知转,忽忘父母共妻房。”

她总结说,因甘蜜业的缘故,潮汕先民到新加坡谋生,虽然经历许多的辛酸血泪史,如今潮汕人已在新加坡开枝散叶。物转星移,如今大家能在新加坡的古迹,找回潮汕先辈们的足迹,她希望大家有机会到粤海清庙、莱佛士坊、新加坡河畔细细体会潮汕人过番的故事。

柔: 《甘蜜与华人文史讲堂》第六场:甘蜜的经营与新加坡潮来潮往留潮迹
潮州过番歌谣,体现过番客的无奈与辛酸。(萧开富提供)
柔: 《甘蜜与华人文史讲堂》第六场:甘蜜的经营与新加坡潮来潮往留潮迹
主讲人蔡美娥(萧开富提供)
柔: 《甘蜜与华人文史讲堂》第六场:甘蜜的经营与新加坡潮来潮往留潮迹
出席《实叻之潮来潮往留潮迹》线上讲座与会者合影。(萧开富提供)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