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人文足迹

|
发布: 3:27pm 03/10/2021

熟食巴刹

熟食巴刹

【这些人那些事】昔加末20层楼建筑物前身 熟食巴刹故事多

报道、摄影:叶静薇
柔:这些人那些事(4/10见报):昔加末20层楼建筑物前身—熟食巴刹
昔加末20层楼建筑物的前身,是承载一两代人回忆的熟食巴刹。

昔加末人熟悉的20层楼高建筑物,前身其实是,并承载着昔加末一两代人的故事。

熟食巴刹虽然没有名字,但聊起当年的点滴,长辈们仍是说得眉飞色舞,津津有味。对他们而言,与巴刹有关的每一个画面,即使历经数十年,仍是那么清晰,令他们充满回忆。

ADVERTISEMENT

熟食巴刹于50年代就矗立在昔加末旧市区,由梁容街、敏都路和依斯迈路环绕著,是旧市区唯一的熟食集中地。

取代签发  有补图 :这些人那些事(4/10见报):昔加末20层楼建筑物前身—熟食巴刹
熟食巴刹拆除后建造20层楼建筑物,当年业者迁回原地营业的景象。(亚罗拉粥档提供)
旧市区是昔最旺的地方

当年,旧市区是昔加末最旺的地方,许多人都到这里买东西,过路客也都会到熟食巴刹用餐。在依斯迈路中央还有逾20个小摊档,售卖水果、唱片、碗碟、玩具等。

熟食巴刹的各个档口从清晨6时开始营业,有的至午夜12时才收档。

受访者细数当年的档口,计有南京咖啡店、印度档、鸿图、潮福成、潮和成、新泉芳咖啡店、张益记、发记、丽华、日兴、明记、新华和新勇利油条等,期间也有其他档口迁入营业。

熟食巴刹的一角在早期设有油站,迁移后就成了午间流动小贩、夜间跑江湖卖膏药人士营业的地点。

熟食巴刹早期属郭开基所有,后来转手给新加坡商人,再之后商人李儒森在80年代兴建20层楼高的建筑物,熟食巴刹也就在1984年底被拆除了。

柔:这些人那些事(4/10见报):昔加末20层楼建筑物前身—熟食巴刹
云大琼表示,当年各个档口售卖的食物各有特色,父亲的招牌菜是“水晶鸡肠”,至今仍有老顾客会提起。
云大琼:各档主感情融洽

云大琼表示,父亲云昌绕从前原是挑着担子上火车卖鸡饭,从一个站卖到下一个站,后来才从60年代开始,在依斯迈路熟食巴刹经意发记面档,当年从清早7时营业至午夜12时才收档,鸡饭和面都是用槟榔叶打包。

“如果前一天下雨,许多胶工无法去割胶,就会到旧市区买东西并打包食物。因此,只要是下雨的晚上,就要为隔日准备更多的食物。巴刹的档口都各有特色,父亲的‘水晶鸡肠’是招牌菜,售价每条10仙,至今仍有老顾客会提起。”

他在10多岁时到档口帮忙,90年代正式接下父亲的生意。熟食巴刹在80年代拆除后,他与部分业者曾搬迁到附近一处空地营业,并曾在大厦建竣后迁入,但较后因故迁到新东亚咖啡店营业至今。

他说,当年各档主的感情非常融洽,如果遇到顾客来到白饭却已卖完的情况,他们会向隔壁档口买饭,合作情谊让他至今仍回味无穷,而大家至今见到面也仍会打招呼。

柔:这些人那些事(4/10见报):昔加末20层楼建筑物前身—熟食巴刹
林光全指出,当年邵氏明星到来登台时,偶尔会到熟食巴刹用餐。

林光全:邵氏艺人光顾用餐

林光全表示,父亲林良才60年代时在熟食巴刹经营明记,售卖经济饭和煮炒,而他从70年代小学时期开始就到档口帮忙。

他至今还记得,当年每逢下午四五时跟朋友步行回家,他们在经过戏院时都会停足看看戏院的海报,当年邵氏电影明星来到昔加末登台,有时也会到熟食巴刹用餐,贝蒂就曾经到巴刹来吃东西。

他说,熟食巴刹做的多是过路客、游子的生意,每天早上和夜晚有人跑江湖卖膏药是最热闹的时段;他记得父亲当年曾在热闹的熟食巴刹档口拍照,奈何他现在已经找不到当时的照片。

柔:这些人那些事(4/10见报):昔加末20层楼建筑物前身—熟食巴刹
彭初华念中学时帮父亲载菜到昔加末公市后,就会到熟食巴刹喝茶吃面包,并称那是最开心的时刻。
彭初华:推着载菜脚车上坡

70岁的彭初华指出,他十多岁时常帮父亲载菜到昔加末公市去,之后就会到熟食巴刹的新泉芳咖啡店喝茶吃面包,然后才骑脚车到昔华中学上学。

“当时的依布拉欣路非常的陡,根本没办法骑脚车爬坡,都是推着载了五六十公斤蔬菜的脚车上坡。不过,想到之后可以喝茶吃面包就很开心。”

他也坦言,当年知道熟食巴刹就要拆除,他感到非常不舍。

柔:这些人那些事(4/10见报):昔加末20层楼建筑物前身—熟食巴刹
罗启发一边回忆从前熟食巴刹的情景,一边绘出各档口的位置,可惜的是他已找不到在当年拍摄的数十张图片。​

罗启发:拆除前拍照记录过程

罗启发当年住在熟食巴刹旁,他在熟食巴刹拆除之前和拆除期间曾用相机记录下过程点滴,可惜当时的数十张照片现在已找不到。他说,他曾花费一段长时间找寻旧照片,但却没能找着。

“当时我念中学,父亲有一台相机,于是我就把当时的情景拍下来,但现在却找不到当时拍的照片了。”

他说,熟食巴刹中间有条通道,人们可从依斯迈路通到梁容街,印度档口就在通道旁,老板偶尔会给他一点面团把玩。他也记得发记有个工作台,老板在工作台“跳面”是让他记忆犹深的画面。

“这些都是经历了数十年还会记得的画面。巴刹的一个角落有片空地,早前是个油站,迁移之后就成了流动小贩到来卖东西、夜里有人敲锣打鼓卖膏药的地方。”

柔:这些人那些事(4/10见报):昔加末20层楼建筑物前身—熟食巴刹
李城金七八岁就到母亲的新泉芳咖啡店帮忙,并在那里结识了丈夫张锦云,两人结婚时还在那里的鸿图设宴。
李城金:在巴刹鸿图摆喜宴

李城金的母亲当年在熟食巴刹经营新泉芳咖啡店,她七八岁就到咖啡店帮忙,一年365天全年无休,大年初一还会开店请人喝茶。

“我每天早上6时开始到档口帮忙,直至晚上11时左右。早上的时候卖咖啡面包,中午开始做豆沙包、加央包、猪肉包、花生包、椰包、叉烧包等包点,还要砍材蒸包子,一整天都停不下手。”

她直言当年做到怕,但现今听到老顾客想念母亲符郢娥做的包子,当年的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

她从小在熟食巴刹帮忙,并在那里认识了到张益记协助父亲的丈夫张锦云,两人当年结婚还在熟食巴刹的鸿图摆喜宴。

柔:这些人那些事(4/10见报):昔加末20层楼建筑物前身—熟食巴刹
符郢娥当年坐在新泉芳咖啡店所拍摄的珍贵照片。(李城金提供)
柔:这些人那些事(4/10见报):昔加末20层楼建筑物前身—熟食巴刹
廖品檙小时候常跟兄长到熟食巴刹,两人共吃一碗面。

廖品檙:最爱到发记吃面

廖品檙指出,他当年住在依布拉欣路,从小就在旧市区跑来钻去,得空就到熟食巴刹走走看看,并最喜欢到那里的发记吃面。

他说,当年一碗面20仙,小时候他跟兄长两人共吃一碗面,一直从儿时吃到大,吃到熟食巴刹拆除为止。

柔:这些人那些事(4/10见报):昔加末20层楼建筑物前身—熟食巴刹
刘道珊表示,看着熟食巴刹被拆除,虽然心里很不舍,但也没办法。
刘道珊:巴刹要拆心里不舍

80岁的刘道珊表示,他在念小学、中学时,常会一个人到熟食巴刹张益记吃面,夜晚则喜欢去凑热闹看人卖膏药;长大后他也会跟朋友到熟食巴刹的咖啡店喝茶,夜晚看了元首杯赛事就到那里的鸿图吃宵夜。

“当年熟食巴刹要拆除,我们心里很不舍,要知道老一辈的人都很念旧,但也没办法。”

他说,当年他有一名朋友曾指昔加末地形呈龟形,建了大楼,旧市区恐会被“压着”,按之后的情况来看,这个说法似乎还真的应验了。

柔:这些人那些事(4/10见报):昔加末20层楼建筑物前身—熟食巴刹
熟食巴刹当年有条通道,可让人从依斯迈路通往梁容街。
柔:这些人那些事(4/10见报):昔加末20层楼建筑物前身—熟食巴刹
依斯迈路中央曾有逾20个摊档,售卖玩具、水果、唱片等,非常热闹。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